30.5万公里扶贫助残路 32载风雨兼程坚守初心解民忧—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陈欠水

中国日报福州7月6日电(记者 胡美东) “在您的记忆中,老百姓对您的评价让您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句?”“‘老陈’是我最喜欢的一句评价,我不想百姓对我的称呼附加官衔职位,这是最朴素的一句话,却是对我最大的尊重和肯定。”说到这里,陈欠水老人露出质朴的笑容,眼角泛起了泪花。

30.5万公里扶贫助残路 32载风雨兼程坚守初心解民忧—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陈欠水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1-07-06 14:3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福州7月6日电(记者 胡美东) “在您的记忆中,老百姓对您的评价让您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句?”“‘老陈’是我最喜欢的一句评价,我不想百姓对我的称呼附加官衔职位,这是最朴素的一句话,却是对我最大的尊重和肯定。”说到这里,陈欠水老人露出质朴的笑容,眼角泛起了泪花。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陈欠水。(供图)

这位76岁的老共产党员骑着老式自行车奔波了30.5万公里,坚持32年风雨无阻,走访帮助惠安县的困难群众,他的故事在当地流传,感动了许多人。建党百年,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9514.8万名,而陈欠水老人就是这9000多万名党员中的一份子,在最“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伟大”的事。

今年6月28日,陈欠水获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陈欠水受邀坐在了天安门广场观众席前排的位置,他感到非常激动和自豪:“当天在天安门广场前观看了这次庆祝大会,我感受到了我们党的伟大。有生之年一定要为实现党的第二个一百年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我对我们党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1945年,陈欠水出生于惠安县一个贫寒农家。尽管家庭条件贫苦,父母从小就教育他们要勤俭节约,自立自强,也培养了陈欠水老人的优良品质。1964年他应征入伍,在部队18年深受党的教育培养和雷锋精神感召,长时间积淀下来的为人民服务的意识,37岁转业到地方,成为了一名干部,从此便开始了他的扶贫助残路。

一辆锈迹斑斑的老式自行车,一只掉了漆的军用水壶,一个塞满了困难群众资料的旧皮包。这是优秀共产党员陈欠水留在惠安县百姓心中的形象。

陈欠水慰问残疾人士。(供图)

在山霞镇后洋村有一位30多岁的村民叫庄锐钞,2016年骑摩托车自己撞伤,导致全身瘫痪,吃饭要人喂养,生活非常艰苦。每个月拿着200块钱的低保,家里还有两个孩子需要读书。“扶贫先扶志”,陈欠水建议庄锐钞的妻子开小卖部养家糊口,经过了解得知庄锐钞没有本钱、害怕亏损的现状,陈欠水便毫不犹豫地捐助他3000元开了一个小卖部,主要卖酱油、醋等一些生活用品来养家糊口。当地镇政府也捐助了5000元帮助这位残疾人士,这家小卖部也帮助他们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善。

说起几十年来让他最高兴的事,陈欠水说:“看到自己帮助的困难群众的生活有所改善,生活水平提高就是让我最高兴的事。”辋川镇后坑村的51岁村民陈开进肢体残疾,他的老伴患有智力残疾,生活一度陷入困顿。1998年开始,陈欠水就决定帮助他们摆脱贫困的情况。于是陈欠水捐助他们买猪买羊,让他们进行饲养,还帮他们修猪圈,建沼气池。陈开进成为了村里的养殖专业户,家里的收入有了很大的改善。受益于“安居工程”的帮扶政策,如今,陈开进一家人已经住上了3层楼的新房。陈欠水表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定要深入群众,每家每户的走访了解实际情况,要时时刻刻把人民放在心上。

陈欠水帮助当地村民致富。(供图)

“只有退休的干部,没有退休的党员。”这是陈欠水常常挂在嘴边的话。对于他来说,为党的扶贫助残事业做贡献值得他奋斗终身。

1992年大年三十的中午,泉港区涂岭镇五社村一位80多岁的孤寡老人名叫高水成,双目失明,靠着邻居接济勉强度日。陈欠水来到老人家里,打开锅盖只看到还剩下半碗稀粥,顿时感到一阵心酸,心里很不是滋味。大年三十,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一家团聚其乐融融地吃着团圆饭,而眼前这位风烛残年的老人却独自一人,无人照料。当时陈欠水到市场买些鱼肉送给他,陪老人谈心。从那年开始,他便产生了以后每年都要给困难群众和残疾人士拜年的想法。这一坚持就是28年,退休之后也从未间断。

2005年陈欠水退休了,家里人总是劝他退休后不要太过劳累辛苦,希望他过点清闲的日子,但他仍然坚持一年300多天都深入群众家中进行走访帮扶。前黄镇古县村有一位村民名叫林金玉,于2004年病故,他有两个残疾的儿子,一个先天性双目失明,一个智力障碍。于是每年的腊月二九,陈欠水都会到这两个孩子的家中,每次都给他们送40斤的大米,5斤食用油,3斤排骨......到林金玉的家中需要骑车25公里,来回的路上就要4个小时,风风雨雨坚持了17年。

陈欠水有着55年党龄,30多年来,老陈的车轱辘走过了16个乡镇,195个行政村,1270个自然村。最远的时候一天行车100多公里。每天从早上6点多钟迎着朝阳出发,晚上披星戴月、风尘仆仆地返程。有一年的大年三十到初七,陈欠水每天都在走访,跑湿了8套衣服。他的老伴还调侃道:“再跑下去要没有衣服穿了。”

有一次,陈欠水一个早上就在苏坑村就走访了20多名困难群众,下午四点才匆匆忙忙吃了点午饭,当天持续下着大暴雨,老陈依然马不停蹄地骑车去了门头、田中、坑黄3个自然村,一直到晚上1点半才回家,回到家里才发现老伴和母亲都在家里揪心着急地等着他。

今年老陈在看望白内障患者的途中遭遇了车祸,脚上打了9个钢板钉,尽管行动不便,但他仍然坚持让自己的女婿和县里的志愿者们帮助他必须把年货给困难群众们送到家中,他说这是对群众的承诺,必须做到,不能失信于群众。

“做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的好事。”在帮助困难群众的过程中,陈欠水从未想过放弃。他说:“作为一名党员,为人民群众做实事,长期坚持是最不容易做到。”

社会日新月异地发展,人的思想活跃,犹如电光火石一般瞬息万变,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和左右而迷失初心,但陈欠水依然觉得坚持扶贫助残是正确的:“要坚守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坚持的信念来源于对党的忠诚和对党的誓言。人的思想觉悟是要长时间积淀修养的,要不断地用共产党的信仰来改造自己的世界观,在受到外界影响的时候,要不断地与那些惰性的思想做斗争。”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觉醒年代》中有这样的一句话:“修身的最高境界是追求真理,追求好比炼狱,就像玄奘法师取经,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一样。”陈欠水把全部的心血都献给了困难群众和残疾人,他扶持困难家庭1323户,解困人口达5100多人。

如今,惠安县还成立“陈欠水扶贫助弱”青年志愿服务队。惠安县30多所中学均已加入其中,越来越多的年轻党员们接过了陈欠水老人手中的接力棒,将青春和热血投身于扶贫助残的事业当中。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