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 新党主席吴成典来泉寻根谒祖

回家 新党主席吴成典来泉寻根谒祖

来源: 泉州晚报
2021-12-16 16:5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两岸一家亲,同宗合族情。

“感恩感恩,踏进宗祠门,我就回家了!”昨日上午,来闽参加第十三届海峡论坛的新党主席吴成典,一大早专程从厦门赶到泉州,来到位于泉州老城区东观西台的泉州吴氏合族大宗祠内,带着儿子一起寻根谒祖。

这一刻,回家的游子心情激动,眼眶泛红;这一刻,两岸吴氏宗亲的手紧紧握在一起,用闽南乡音互诉衷肠,讲述血脉相连的深厚渊源。

追远 不要忘记自己是谁从哪里来

走进泉州吴氏合族大宗祠,吴成典跟着泉州宗亲们,共同追古怀远。“常说五百年前是一家。我们同文同种,拥有同一个祖先,都是兄弟!我曾来泉州许多次,一直没有机会到宗祠,今天看到宗亲很感动,有一种游子失散多年回家的感觉。”吴成典说,他是金门人,关于自己是谁、来自哪里的观念,在很小的时候,就由家中长辈,通过每年的宗祠祭拜活动,深深刻入他的心里。

“小时候祭祖叩拜,大人会让我念‘福建泉州府金门县二十都’。”吴成典说,儿时并不知其中含义,长大后,他知道,这是通过口口相传的形式,让金门吴姓后代不要忘记自己是谁、从哪里来。

幼年的烙印太过深刻,此后,不论身在何方,吴成典一直在追溯着“我是谁,从哪里来”。

他在宗祠里一边走一边看,听着泉州吴氏合族大宗祠管委会会长吴端雅等人的讲解——该宗祠为吴氏合族之祠堂,系明代进士、翰林庶吉士、监察御史吴龙徵的宅第。清代,泉州各地吴氏宗亲共议兴建合族大宗祠,吴龙徵九世孙吴朝铨慷慨地将东观西台宅第前三进献出,留后一进自居。如今,这座融合明代官邸与清代宗祠于一体的古建筑,是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我特别关注吴氏祖先的故事。从金门吴氏宗祠的对联和吴氏族谱中,我知道我们先辈来自河南固始,一路南下,后来到了泉州,定居金门有记载的至少有800年历史。”站在泉州吴氏大宗祠的大殿内,吴成典仔细读着柱子上的楹联,与大家交流着泰伯奔吴、季札让国等先祖故事,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堂号、字辈等文化问题。长久以来,他通过阅读历史书与族谱积淀的信息,在此行中得到了一一印证。

憧憬 民族复兴需要所有中国人站在一起

回家,是游子共同的心声。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12月11日,吴成典依然出现在第十三届海峡论坛大会上并感言:“我们还是来参加海峡论坛了。”

昨日,在大家见证下,他带着儿子吴千鼎,郑重地在祠堂里祭拜祖先,祈愿两岸和平、祖国统一、社会和谐、人民安康……身边的工作人员悄悄告诉记者,为了这一刻,吴成典期待了很久。他的儿子原本已经订好了先行离开的返程票,确定祭祖行程安排后,他让儿子把票退了,留下来,陪他一起“回家”,一起认祖归宗。

他想为宗祠写下点什么,铺开宣纸,拿起吸饱墨汁的毛笔沉思片刻,写下了“回家”二字——一进宗祠门,就是回家了。

“回家”二字,写出很多台湾同胞来到泉州的感受。血缘上,泉州是台湾汉族同胞的主要祖籍地之一,很多台胞在泉州成功寻根;民间信俗上,泉台共通的关帝信俗、妈祖信俗等,让民间交流往来经久不息;语言上,闽南语是大家共同的乡音,聊起乡音乡情,无论是谁,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海内外游子归心,需要所有中国人站在一起,心手相连、共襄盛世。”吴成典说,130年前,泉州吴氏宗亲团结一致,缔造合族大宗祠,为今人留下珍贵的宗祠、一段段值得怀念的故事,也让后代子孙有追远的场所。

“我们这一代人能做什么,才能让一两百年后的子孙也为我们竖起大拇指?”合族大宗祠让吴成典深受启发。他说,我们所处的盛世、面对的机遇,需要这一代人携手合作、共同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这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也是我们能为后代子孙做的事情,这会让海内外中国人感到骄傲。

正如泉州吴氏合族立宗祠传为百年佳话,吴成典说:“两岸分离这么久,也需要统一、应该融合,我们有血浓于水的感情,我们不能忘记自己来自哪里。”他认为,两岸要鼓励更多更深入的交流,具体到泉台之间,就是通过民间信仰、宗族宗亲等天然的情感联结,进一步加强沟通交流,达到两岸同胞心灵上的契合。□记者 蔡紫旻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