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看好病、少看病” 持续提升群众健康获得感

厦门: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看好病、少看病” 持续提升群众健康获得感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2-05-13 16:4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福州5月13日电(记者 胡美东) 5月12日下午,厦门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廖华生在出席福建省新闻办举行的“牢记使命 奋斗为民”(第二场)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厦门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连续16年保持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较好水平,平均期望寿命10年间从78.98岁提高到81.1岁,群众健康获得感持续提升。

着力解决“看病难”

扩增医疗资源,优化便民服务。近年来,建成投用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弘爱医院、心血管病医院等一批高水平三级医院,新建扩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站点24个,持续打造市民“15分钟健康圈”。

在全国率先建成市民健康信息系统,厦门全市各公立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间,实现影像共享、互认调阅、看病就医“一码通”,门诊就诊环节从11个缩减为4个,等候时间缩短2/3。

全国率先推出老年人听得清、看得懂、办得好的医保“智能适老”服务。针对“一人住院,全家受累”,探索推行无陪护服务,解除重患家属“帮不了、耗不起”之忧。重患家属“帮不了、耗不起”之忧。

新生儿参保报销实现“秒批”,开发小程序打通医院、税务、公安信息通道,办理时限从60天缩短至5分钟。

以慢性病为突破口推进分级诊疗,开展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15个慢病规范管理、基层首诊。

建立大医院专科医师、基层全科医师、健康管理师组成的“三师共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探索出具有厦门特色的分级诊疗模式,构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居民健康管理体系。2021年全市基层医疗机构门诊量1858.9万,比2012年增长96.3%;居民在基层首诊意愿达92.83%,签约居民满意率96.69%,基本实现“小病在社区”。

着力破解“看病贵”

降低药耗价格,减轻患者负担。落实国家、省组织的13批次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使用,中选产品平均降价超50%,国谈药采购量增长近2倍,去年减少群众支出4.3亿元。

全国首创“总额预算下点数法(DIP)”,促进医疗机构主动控费,把有限的医保基金用在“刀刃”上,基层医疗机构门诊费用增幅从42%锐减至3%,住院费用增幅下降近10%,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改革红利。

在全国率先建立费用保障型全门诊统筹制度,所有病种在门诊都可纳入统筹,避免小病大治、挂床住院,本市参保人住院率8%,远低于全国16.3%平均水平。

建立医保智能身份认证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有效破解冒卡、空刷等难题。大力打击欺诈骗保,2021年追回医保基金6762.4万元,守好群众看病“救命钱”。

着力实现“看好病”

提升技术水平,打造医疗高地。2015年率先探索“市校合作、高位嫁接”提升医疗水平的新路子,与国内高水平医院合作,同质化引进医疗技术、管理制度和医学人才,先后获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3家,其中复旦中山厦门医院为全国首家挂牌。该医院三、四级手术占比超过70%,填补了厦门乃至全省52项医疗技术空白。同时,厦门加大医学研究中心、临床重点专科建设,设立名医工作室43家,国内知名专家定期来厦坐诊,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有优质医疗服务,部分病种实现“大病不出市”。

着力争取“少看病”

实施防病策略,完善公卫体系。在全国率先开展高危人群肺功能筛查和40岁以上重点人群大肠癌免费筛查,建成三级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和海陆空立体医疗救援网络。

为在校女生免费接种Ⅱ价宫颈癌疫苗,妇女“两癌”筛查率98.9%,妇幼卫生指标位居全国前列。

围绕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强力推进17个专项行动,为95%以上居民建立电子健康档案。

在全国率先推行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每年举办各类群众体育赛事活动800多场次,参与人数80多万人次。据悉,厦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42%,城乡居民国民体质合格率91.2%,在福建全省居于领先水平。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