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民生温度标注幸福刻度 福州长乐推动主题教育与办好民生实事共融互进

眼下,长乐区正加快长乐区妇幼保健院搬迁至长乐区医院旧址、长乐区航城卫生院搬迁至区妇幼保健院旧址,进一步实现老城区医疗资源扩容提质增效,补齐医疗卫生短板。

以民生温度标注幸福刻度 福州长乐推动主题教育与办好民生实事共融互进

来源: 人民网
2023-11-01 16:2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教育医疗改革扎实推进,公共空间不断拓展,居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福州市长乐区把主题教育与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结合起来,聚焦教育、医疗、养老等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持续推进民生工程建设,强保障、出实招筑牢民生之基,以民生温度标记群众幸福刻度。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今年恰逢长乐建县1400年,长乐结合主题教育开展,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出台更多惠民举措,持续补齐民生短板,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优先发展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同学们,拿起手中的口琴,跟着老师的节奏一起练!”近日,在长乐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三年(2)班的教室里,几十名学生饶有兴致地参加课后服务社团,为即将到来的校园表演活动做准备。

“课后兴趣活动结束,我还会去操场打篮球、打羽毛球,现在的课后生活轻松多了!”该校学生小陈高兴地说,“双减”后他们的课外活动丰富多彩。

“从以往单纯的文化辅导转向以素质教育扩展为主的课后服务,我们注重引导学生从繁重、忙碌的学业负担中解脱出来,让教育回归本真。”长乐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相关负责人介绍,“双减”政策实施以来,该校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在原有课后服务基础上开设183个包括艺术、体育、智创、劳动实践等内容的课后服务班。结合主题教育开展,学校推动“双减”政策走深走实,持续突出书香教育的办学特色,将传统文化创造性融入素质教育改革实践,不断提升学生素质。

教育是民生之基,长乐在扎实推进第二批主题教育、深化教育“减负提质”的同时,进一步加大教育配套建设,让孩子们在家门口上好学,有效解决上学难等问题,助推教学质量提升。

今年9月,长乐区城南幼儿园开园,这让住在航城街道澜山小区的林女士乐开了花。“当时,正愁孩子要去哪里上幼儿园,结果家门口就能读书,太方便了!”林女士说。

“我们加快建设,有效解决适龄儿童就近入园的难题,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均等化教育服务和更优质教育资源。”长乐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3年,长乐教育投入2.27亿元,推进长乐区实验幼儿园会堂路校区等14个幼儿园建设,增加4550个学位。此外,积极推动集团化办学,推动教育深度融合和精益发展。截至目前,全区分别以14所中学、10所小学、6所幼儿园为牵头校组建30个教育集团,实现公办中小学幼儿园教育集团全覆盖。

“我们把教育发展改革作为主题教育的一项重要抓手。”长乐区教育局局长黄朝锋表示,长乐区以主题教育为契机,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目标,深入实施“十四五”教育规划,推动硬件补短板、质量再提升等工程,加快建设教育强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让老百姓实实在在享受到教育改革带来的红利。

盘整资源

补齐医疗卫生短板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长乐区聚焦人民群众迫切需求,摸实情、找症结、出实招,逐渐织密长乐医疗地图、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让群众稳步提升求医、就医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近日,记者走进新投用的长乐区人民医院,灿烂的阳光下,崭新的门诊医技大楼和病房大楼熠熠生辉;窗明几净的急诊大厅、病房和诊室中,人来人往,导览图一目了然;咖啡厅、便利店、儿童乐园、等候区一应俱全,彰显人文关怀……“设备新了、机器升级了、医生也更专业了,现在在长乐看病,真是安心!”前来求医的病患李大爷说。

长乐区人民医院建设投入超10亿元,原长乐区医院入驻后更名为长乐区人民医院。新院区设备齐全、功能齐全,医疗环境得到极大提升和改善,专科也更加细化,能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医疗服务。在长乐区医院搬迁之后,长乐区中医院整体搬迁至长乐区医院旧院部。如此盘整腾挪,实现了医疗资源的优化提升,长乐区人民医院的床位数从原长乐区医院的880张增加到1100张,长乐区中医院床位从原来的110张增加到400张,极大满足了群众的就医住院需求。

眼下,长乐区正加快长乐区妇幼保健院搬迁至长乐区医院旧址、长乐区航城卫生院搬迁至区妇幼保健院旧址,进一步实现老城区医疗资源扩容提质增效,补齐医疗卫生短板。

“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我们在整合医疗资源的同时,也在加快信息化平台‘升级’,积极推进区域信息化集成平台建设,实现区医院与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电子病历、远程心电、远程影像、远程检验等数据互联互通,减少重复检查。”长乐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长乐区将持续改善医疗服务水平,确保群众辖区内就医更加便捷高效,实现便民利民服务“零距离”。

聚焦民生

持续打造宜居之城

紧密结合主题教育,长乐区持续擦亮为民底色,开展“助老、助幼、助困、助医、助教”等服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打造“以邻为伴、以邻为善、以邻为友”的幸福家园。

“爷爷奶奶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如何用手机打车……”近日,吴航街道西关社区的“乐龄学堂”内,老人们在志愿者的指导下操控着手机,感受数字技术带来的便利。

“这半个月里,我们学会了手机支付、网上购物、网络订餐等,生活便利多了。”73岁的郑依伯骄傲地告诉记者,“年轻人会的这些我们也会啦,再也不怕跟不上时代啦!”

在距“乐龄学堂”不远的“六点半课堂”内,五年级学生小李正与伙伴们在志愿者的辅导下认真写着作业。“写完作业,我们就可以一起去参加感兴趣的集体课外活动,大家都聚在这里,比在家里还开心。”他说。

“除了‘六点半课堂’,我们还专门为社区青少年定制了‘周末益课堂’。由社区链接共建单位,为青少年提供课后服务。”西关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六点半课堂”和“周末益课堂”已服务社区青少年327人次。

这些居民生活中的“小确幸”,源于长乐对“一老一少”工作的重视。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长乐区建成23个长者食堂,提升24个农村幸福院,新增养老床位330张,为1.5万名老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创建达100%,实现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老年医学科全覆盖。设立长乐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实现社工服务站和未保工作站合署建设全覆盖,新增托育机构2家、普惠性托位93个。

“我们将通过主题教育开展,持续完善助幼、就餐、社区养老等群众需求,探索‘家门口’的服务站模式,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长乐区相关负责人说。(记者 余少林 赖志昌 宋亦敏)

(余少林 赖志昌 宋亦敏)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