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白事齐“瘦身”乡风文明“加分” 长乐多措并举推动移风易俗走深走实

红白事齐“瘦身”乡风文明“加分” 长乐多措并举推动移风易俗走深走实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1-19 16:4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长乐区举办文艺宣讲活动,让移风易俗新风尚进入千家万户。(长乐区文明办供图)

  轻量小众婚礼精致吸睛,彰显环保意识;以捐资助学替代大操大办,寄托对亲人的尊重与感激之情;全民参与,共同制定乡规民约……在长乐,群众正见证这座城市因移风易俗而变得更加和美。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长乐因地制宜,扎实推进移风易俗,一手抓“破”,通过村规民约的“硬要求”、“三员”队伍与红白理事会的约束监督,破除陈规陋习,刹住办红白事时讲排场、好面子的风气;一手抓“立”,党员干部作表率,“三问于民”优规定,“红榜”模范振人心,“破”“立”结合,“软”“硬”兼施,促文明新风敦风化俗,让文明之花遍地开。

  潜移默化

弘扬移风易俗新风尚

  近日,一辆披红挂彩的公交婚车出现在长乐街头,一对“90后”新人在亲友陪伴下,登上这辆别样的婚车,开启幸福之旅;隔日,一顶中式花轿现身金峰镇,引得来往群众驻足围观,纷纷送上诚挚的祝福。

  在长乐,这样的小众、环保、轻量婚礼已成为年轻人的新时尚。过去,村民们都认为红白事办得越热闹,主人脸上越有光,有的不惜债台高筑,也要“大方一回”。这些婚丧嫁娶背后的沉重负担,常让人愁眉不展。

  自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以来,长乐区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出台相关规定,为党员干部划出“警戒线”,亮出“警示牌”,严格落实婚丧事宜报告制度,严格控制操办规模,严禁借机敛财,严查违规违纪行为,做到“非亲不请、非亲不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形成党风带民风、民风促党风的良好氛围。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长乐区创新宣传手段,积极创作一批反映移风易俗的闽剧、快板、说唱等文艺作品,开展形式多样的“六进”(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进校园)宣传活动600余场,并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开展内容丰富、载体多样的移风易俗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移风易俗政策制度和经验做法走进千家万户。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随着移风易俗新风扑面而来,“旧规矩”被改掉的同时,群众的价值观也悄然转变。“现在的婚丧嫁娶,‘人情债’少了,‘人情味’多了,大家的日子轻松又和谐。”长乐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说。

  三问于民

  修订移风易俗新规定

  “村干部的工作做得很细,挨家挨户宣传。”“现在婚丧嫁娶都按规定办,不浪费不攀比,真好!”……如今的长乐,随着制度逐步完善,由移风易俗带来的乡村新貌让人眼前一亮,获得群众赞许。

  “啃下这些‘硬骨头’,离不开群众的智慧。”长乐区相关负责人说,去年,在实地走访调研中,他们发现部分旧规已无法顺应时代需求,存在个别内容陈旧过时、约束力不强、推进移风易俗效果不明显等问题。

  如何在巩固移风易俗工作成效的同时,更好地满足干部群众的需求?长乐区集思广益,围绕更新红白事操办标准及惩治措施,统一婚丧活动的标准、规模等,压实镇村干部主体责任、切实发挥移风易俗“三员”队伍及红白理事会作用,规范喜娘管理、遏制高价彩礼,引导约束企业家、华侨等移风易俗关键群体等问题,在全区开展大调研、大讨论,并向群众发放“三问于民”问卷,广泛听民意、汇民智。

  活动推出后,群众积极响应。活动期间,共开展大调研、大讨论60余次,回收“三问于民”问卷1万多份。依据收集的意见,长乐区对《长乐区移风易俗工作管理办法》相关内容进行修改完善。

  “参与此次修订后,群众的自治意识和配合工作的主动性显著增强,出现陈规陋习的情况明显减少。”上述负责人介绍,以前,很多事情都要镇村干部去协调;现在,什么事可以办,什么不可以办,大家心里都有一杆秤。

  实招频出

  创设移风易俗新方式

  “我们村的企业家王坤全,在父亲过世后,简办丧事,并将省下来的100万元捐给村里,助力乡村建设,这样的精神值得学习!”近日,鹤上镇白眉村召开道德评议会,村民代表对村里的大事小情和村民的文明行为进行集中评议。最终,王坤全上榜本期移风易俗“红榜”,大家纷纷鼓掌,为他的高尚精神点赞。

  政府主导、群众自治是推动移风易俗的两招“关键棋”。近年来,长乐从“小切口”入手,在各村(社区)设立“红黑榜”,定期召开道德评议会,评选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积分制、道德评议会等四类典型示范村(社区),以及移风易俗优秀网格员、宣传员、监督员。

  此外,为全方位立体化提升整治效果,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常态化、长效化,长乐区创新工作方式,聚焦移风易俗精准监督,在全国首创移风易俗智能管理系统,结合网格化管理模式,推动“三员”联动,通过移风易俗智能管理系统平台实时把握、指导、核查本辖区群众操办婚丧活动情况。

  “面子工程”少了,新办简办多了,文明理念入脑入心,社会风气向上向善。“2023年,长乐区通过引导群众将丧事简办、喜事新办省下来的钱,用于支持教育、乡村道路桥梁修建、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公益事业,金额达500万元,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助力。”上述负责人说。

(宋亦敏 余少林|中国日报社福建记者站 编辑 胡美东)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