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永定:迈向生态文明 产业转型与生态修复的和谐共生

福建永定:迈向生态文明 产业转型与生态修复的和谐共生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2-07 10:3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近年来,永定区开展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对矿山地形地貌、生态状况、气候水文、生物多样性等进行综合分析,分阶段、分任务、分工程量、分类施策开展整治,矿山生态修复效果显著,为推动矿区产业转型打下基础。

临近春节,记者走进永定区洪山镇王寿山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横岗背现场看到,过去废弃的矿坑已披上了绿装,草皮、各种各样的树木、三角梅与栈道、凉亭相得益彰,一派生机盎然,经过1年的修复,这个昔日的废弃矿山俨然成为了生态公园。

“横岗背是属于样板区,整个项目包括栈道、凉亭、停车场、道路、挡墙、排水沟,目前工程已基本完工,当下就是对未长出绿植的部分进行补植和日常的草皮、苗木管养,确保成活。”项目经理郝建鹏表示。

“我们根据这里的特点,让施工单位因地制宜种植符合土质的一些植被,并加大养护力度,从而向其他没有覆盖到的边角蔓延。”永定区矿业集团董事长张茂海表示,整个项目分4年建设,其中3年为施工期,1年为管护期,治理面积达到1825亩。项目以生态修复为主,把文旅、乡村振兴、生态景观等融入其中,争取修复一片,绿化一片,百姓受益一片,把项目打造成历史遗留废弃矿山修复的“永定样板”。

微信图片_20240204155401

为恢复矿山生态,2023年,永定区筹集资金1.53亿元,对王寿山矿山废弃矿山采取系统性工程修复措施。整个项目分3期施工,对采矿区留下的25个塘口、41个渣堆,采取地形整治、削坡减荷、边坡排险与加固、废石清理、截排水沟建设等手段和治理措施,实现消除废弃矿山地质灾害隐患及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的目标。同时,通过土地复垦、景观再造等措施进行生态修复,打造一矿一特色、一矿一景区。

作为福建省重点矿区,永定曾因矿而兴,但随着经济转型,大量煤矿关停,留给该区更多的是“墨汁水”“光头山”等生态后遗症,导致出现地质安全隐患和废弃煤矸石侵占河道、堵塞水系、损毁植被、水土流失、压占土地资源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给高陂等6个产煤乡镇17万人口的生产生活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

为解决永定北部6个产煤乡镇废弃矿山历史遗留问题,永定主要领导牵头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去年6月,在由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组织专家开展的2022年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竞争性评审中,永定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从全国31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被列入全国首批生态修复示范工程。

2022年,国家下达福建省重点生态保护修复资金2.9亿元,用于支持龙岩市永定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计划完成矿山生态修复面积736公顷,修复废弃矿点20个,消除地质环境隐患点26个,治理边坡10公顷,恢复植被346公顷,改造提升植被315公顷,盘活利用土地面积393公顷。

“经过1年多的努力,永定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修复项目已完成煤矸石清运、土地平整37处煤矸石堆存点,煤矸石清运方量126.8万立方,待明年春天组织绿化工程。正在有序推进虎岗镇郑坑、高陂镇大坑、抚市镇基安等6个乡镇43处修复点的复绿复垦、截排水沟等工程,涉及项目红线面积约12917亩,已超额完成年度治理目标任务。”永定区自然资源局局长翁志强表示。

目前,永定区正在加快推进永定龙潭溪、培丰溪、抚溪流等流域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建设,主要建设龙潭溪流域两岸绿化区面积43.4亩,布设人工湿地7处,种植水生植物 5620平方米,培丰溪流域构建生态隔离带面积8.16亩,生态护岸748.91米,灌溉用水坝一座;抚溪流域构建生态护岸1645米,河道清淤清障 29587立方米。其中永定区龙潭镇龙潭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已完工;永定区培丰镇培丰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工程,完成80%工程量;抚溪流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工程,完成75%工程量。

在开展大面积生态修复的同时,永定在推动矿区产业转型方面也迈开脚步,各产煤乡镇各显神通因地制宜探索矿区转型之路。

微信图片_20240204155405

龙潭镇枫林村万花园林所在的地方曾经是永定主要矿区之一。灰尘漫天,煤渣遍地是这里的真是写照,而今,它已成为一片盛开的蝴蝶兰的海洋。在这里,白色、粉色、淡紫色的蝴蝶兰争艳斗丽,春节前夕,花农们忙碌着进行剪枝、分苗、装袋等工作。很难想象,这片土地经历了怎样的变迁。

谢凡生,万花园林的负责人,他自豪地告诉我们:“今年来自日本的白色蝴蝶兰鲜切花订单大幅增加,我们已经出口超过100万株。”这些蝴蝶兰品种中,白色的“白花黄心V3”在日本市场上备受追捧,销量火爆。

微信图片_20240204155409

从2013年开始,龙潭镇逐步关闭小煤矿和小煤窑,不符合环保标准的企业一律不引进。同时,他们大力推进产业转型。随着时间的推移,万花园林在枫林村成立,成为一家智能温室大棚企业。如今,这里的智能温室面积已经达到2.2万平方米,年产蝴蝶兰苗800万株,年产值超过5000万元。这些蝴蝶兰不仅在国内销售,还出口到越南、日本、美国等国家。万花园林也成为我省第一家蝴蝶兰鲜切花出口企业。

看到蝴蝶兰产业的巨大潜力,2021年初,龙潭镇首次召开发展壮大蝴蝶兰产业动员大会。这次大会吸引了众多外地客商入驻蝴蝶兰产业园。如今,当地已建成近500亩的产业园区,多个蝴蝶兰项目先后落地建成,使龙潭成为全国最大的蝴蝶兰鲜切花基地和全省最大的蝴蝶兰生产基地。

龙潭镇矿区转型发展蝴蝶兰产业的事例被选为福建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探索的典型案例。随着蝴蝶兰产业的发展,600多名外出人员选择返乡创业就业,带动了2000多名本地群众就业。蝴蝶兰年产值达到1.12亿元,为当地群众增加了8000多万元的年收入。

永定区龙潭镇党委书记吴才开表示:“下一步,我们将以打造蝴蝶兰小镇为契机,规划建设近千亩的蝴蝶兰产业园。我们将推进相关设施的建设,如蝴蝶兰文化产业园、产业景观大道、蝴蝶兰文化街和蝴蝶兰综合展示厅等。我们希望通过这些举措,推动休闲、观光、度假、研学、文创等美丽经济的发展,为矿区乡镇的转型发展、绿色发展探索出一条新的道路。”

(熊 川|中国日报社福建记者站 编辑 胡美东)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