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杭发现全球最大的恐爪龙类足迹

上杭发现全球最大的恐爪龙类足迹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5-07 09:4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2021年1月13日拍摄的英良福建足迹现场图(供图)

2024年5月,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领衔的中外科学家团队宣布,他们在福建龙岩上杭龙翔恐龙足迹群发现的大型恐爪龙类恐龙足迹,是已知全球最大的恐爪龙类足迹,并建立了新的足迹属种——“英良福建足迹”。

2020年11月,上杭龙翔恐龙足迹群化石于被首次发现。经过科考,化石点发现了包括大型蜥脚类、鸟脚类、大型三趾型兽脚类、两趾型恐爪龙类、小型兽脚类等至少八种造迹恐龙。其中两趾型的恐爪龙类足迹有12个,从大小和形态上可以很明显地划分为来自两类恐爪龙的不同类型。

恐爪龙是一类生活于晚侏罗世至白垩纪的肉食性或杂食性兽脚类恐龙,《侏罗纪公园》里著名的伶盗龙和伤齿龙等都是该分类群的成员。它们身披羽毛,后足的第二趾具有巨大的镰刀状爪子,被称为“杀戮爪”,在行进时杀戮爪通常会向上抬起,从而在地面上留下由第三、四趾组成的二趾型足印。

据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邢立达介绍,在两种不同的恐爪龙足迹中,较小的二趾足迹更符合伶盗龙足迹(Velociraptorichnus)的鉴定特征,其造迹者可能为真驰龙类。而另外一种更加引人注目的大型二趾足迹共有6枚,其中5个足迹组成了一道行迹,足迹平均长约36.4厘米,宽16.9厘米,远超过之前发现的山东驰龙足迹的长度(28.5厘米),是当今中国乃至全世界发现的最大的恐爪龙类足迹。足迹保存清晰且足趾细长,其中数个足迹的第三趾近端附近都显示有一短小的圆形印迹,这是由不完全着地的“杀戮爪”造成的。从形态上看,龙翔的大型二趾足迹并不符合以前所建立的所有恐爪龙类足迹属的特征。基于研究需要,研究团队建立了新的足迹分类群,为致敬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在福建恐龙学科建设研究中做出的突出贡献,便将这类足迹命名为了“英良福建足迹”(Fujianipus yingliangi),其极有可能是某种大型伤齿龙类的杰作。

龙翔足迹群两只不同的恐爪龙行迹步幅相对较短,行进速度分别估计为7.74 km/h和7.34 km/h,处于步行或小跑的状态。据足迹的大小推断,龙翔足迹群伶盗龙足迹的造迹者可能体长约1米,臀高近半米,而英良福建足迹的主人则体长至少5米,臀高可达近2米,体型堪比南方盗龙和犹他盗龙!恐爪龙类在体型上巨大化的演化过程其实并不罕见,甚至独立演化了多次,而英良福建足迹则代表了恐爪龙类在美洲以外的又一次独立的体型巨大化。与此同时,亚洲的暴龙类的体型也发生了大型化,推测可能是由于当时陆地顶级掠食者异特龙类的多样性减少造成了生态位空缺,从而引发了恐爪龙类和暴龙类的适应性演化。当然,恐爪龙类和暴龙类所共有的虚骨龙类优势特征也可能是它们得以取代异特龙类地位的原因。这种路径相似的巨大化,也暗示了在华南晚白垩世的大型恐爪龙类和暴龙类就像今天非洲大草原上的非洲狮与花豹一样,可能存在着某些竞争关系。著名恐龙学者,《侏罗纪公园》古生物顾问、爱丁堡大学斯蒂芬·布鲁萨特(Stephen Brusatte)评价,“在白垩纪中期的亚洲,大型异特龙类逐渐淡出,暴龙类和大型恐爪龙类这两个标志性恐龙群体似乎都在试图摘取中型掠食者的王冠,英良福建足迹的造迹者是其中一次大胆的尝试。”

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执行馆长钮科程说,“英良福建足迹”的发现极大地拓展了恐爪龙类足迹的尺寸范围,代表了恐爪龙类在亚洲的一次独立的体型巨大化尝试,显示了福建龙翔恐龙足迹群的巨大研究潜力,对于我国晚白垩世恐龙动物群的研究同样有着重要意义。

(郭健 杨国鑫 丘昱康 江春凤|中国日报社福建记者站 编辑 胡美东)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