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船行驶在西湖之上,水波清澈。(中国日报记者 周瑾摄)
碧波荡漾,绿榕青翠,泛舟于“西湖—白马河—东西河”内河游线之上,如同被拥进一泓深绿,满眼满身都是惬意闲适。
这条全长约 6.5 公里的“水上福道”,是福州市首条实现湖与河相连互通的航线,串联起西湖、冶山、三坊七巷、三山两塔、五一广场等闽都核心历史文化风貌区,牵起山水之城的生态美与人文味,让人尽情感受闽水千年的历史韵味与历史文化名城的醉人风情。岸边偶有鹭鸟掠过,为此情此景添加了一份动趣。
然而,昔日的福州西湖并非如此水色秀丽。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福州内河环境曾受到破坏,城区内涝、水体黑臭等问题严重困扰着市民生活。
经过运用全面截污、全面清淤、全面清疏、全面治理污染源、全面实施城中村改造、把水引进来、让水多起来、让水动起来、组建联排联调智慧管理体系等系列措施,以及“种树”、“修路”、“亮灯”、“造景”、“建园”等五个办法,目前,福州城区黑臭水体已全部消除,并建成500多公里滨河林荫绿道、379个串珠公园、5000多亩滨河公园绿地,福州城区水系已经成了风廊、水道、绿带相结合的旅游休闲观光带。
西湖美景。(陈捷阳 摄)
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张帆表示,比起之前把自然山水融入到城市规划建设中,我们现在要把城市规划建设融入自然山水格局,这是一种理念的转变。城市应该更迁就、尊重和保护自然。
结合水系治理、城市品质提升、古厝治理等内容,福州持续“增绿扩绿提绿”,将湖光山色引入城市,构建起涵盖自然保护地、闽江流域、城市公园绿地、街头绿地等在内的公园体系。
至2024年初,福州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54%、绿地率达40.33%。市域内1300多公里福道与街巷紧密相接,近1500座大大小小的公园星罗棋布,犹如颗颗璀璨的绿色明珠镶嵌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市民群众在家门就能进福道、登福山、临福水、览福地。
附近的居民在“西湖—白马河—东西河”内河游线两旁享受生态之乐。(中国日报记者 周瑾摄)
水治好了,接下来,如何让好生态更好造福于民?福州用行动回答了这个问题。近年来,福州市结合河道通航条件、沿河“古树、古桥、古厝”,推动河湖联通,大力开发水上交通和内河旅游。目前,福州已开发了白马河、东西河、流花溪等18条河湖水系,累计通航59公里,并力争花三年时间建设“百公里”内河游线。把水生态修复治理、人居环境提升、文化旅游景观打造等结合起来,统筹谋划、一体推进,推动打造人水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山水标杆城市,不断满足群众“亲水、亲山、亲自然”的生活追求。
(中国日报记者 胡美东 周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