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工程创新 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第一届海峡两岸工程师论坛在福州圆满举行

“携手工程创新 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第一届海峡两岸工程师论坛在福州圆满举行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9-22 20:3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工程师是推动工程科技造福人类、创造未来的重要力量,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动两岸工程技术最新成果推广应用、两岸工程师融合发展,助力福建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2024年9月21日,第一届海峡两岸工程师论坛在福州举办。

论坛在福州聚春园会展酒店举行。(供图)

本届论坛以“携手工程创新 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为主题,由福建省科协、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中国航海学会、福建师范大学以及台湾中国航海技术研究会、台湾中国无线电协进会、台湾电力发展协会、台湾物联网协会共同主办。

本届论坛由开幕式、主论坛、四场平行分论坛组成。福建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游建胜与台湾中国航海技术研究会理事长田文国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福建省科协一级巡视员史斌主持开幕式。来自海峡两岸的200多位嘉宾、工程科技界代表出席开幕式。

福建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游建胜致辞。(供图)

台湾中国航海技术研究会理事长田文国致辞。(供图)

论坛现场两岸嘉宾云集。(供图)

21日上午举行的主论坛上,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福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及新能源材料与工程研究院院长、教授张久俊,台湾海洋大学海运学院院长、国际先进材料协会院士林成原,国家卓越工程师、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首席工程师苏权科,台湾物联网协会荣誉理事长、华苓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梁宾先,台湾科技大学东南区校友会会长、辰港(泉州)科技有限公司研发长曾月春,围绕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两岸工程科技创新融合,聚焦数字、能源、海洋等工程科技创新分别做主旨报告。主论坛由福建省科协常委、福建理工大学原校长、教授童昕主持。

福建省科协常委、福建理工大学原校长、教授童昕主持主论坛。(供图)

张久俊:能源发展、碳中和、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

张久俊院士作《能源发展、碳中和、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主旨报告。(供图)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福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及新能源材料与工程研究院院长、教授张久俊,是氢能源这一领域的业界领军人物。

报告中,张院士首先介绍了当前全球能源结构,分析目前全球过量碳排放造成的地球碳不平衡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出电化学还原二氧化碳技术在实现“碳中和”目标中的重要价值。

随后,张院士深入介绍了电化学清洁能源存储与转换技术的工作原理与应用范围,结合当下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着重介绍了以电化学技术开发燃料电池的必要性。张院士认为,增加能源功率密度和寿命,减少成本是前沿发展的方向,其中,开发和研究低成本的纳米结构电极材料是通向成功的关键;而就电站、电网和备用电源的应用而言,发展液流电池、锂离子电池、先进铅酸电池和超级电容器是重要方向。

林成原:船舶替代燃料选择——生质柴油的技术开发及应用

林成原院士作《舶替代燃料选择——生质柴油的技术开发及应用》主旨报告。(供图)

同样关注绿色能源,林成原院士介绍由过剩再生能源电力分解水所产生的绿氢,对碳排放的减少有最佳的成效。其中,生质燃料这一可再生、可持续、可生物降解且环保的能源资源,其生产技术和在车辆上的应用已成功发展,已被视为船舶工业潜在的清洁能源来源。

作为投入生质柴油研究超20年的资深专家,林院士着重介绍使用低成本和经过降解的原料油生产生质柴油的燃料特性及其实地测试效果,对生质柴油进行了完整分析,表达了对生质柴油在船舶中的应用与发展充满信心。

苏权科:海上人居工程技术体系与创新任务

苏权科教授作《海上人居工程技术体系与创新任务》主旨报告。(供图)

“港珠澳大桥总工程师”这个辉煌的履历,已然成为了苏权科教授攀登新高峰的坚实台阶:从海上造桥到转向服务未来的海上人居工程技术开发。

苏教授首先介绍了海洋对于人类生存生活发展的重要性,提出构建海上人居工程技术体系与海洋工程创新的意义和功能目标,探讨了未来海上人居设计体系的技术要点与关键问题。

苏教授充分分析了海底资源获取、海上可再生能源获取、国内海上风电产业、近海空间构筑、外海空间构筑、跨海交通与外海基地建设、面向未来的外海交通模式等发展现状,认为想要实现海上人居,要建立在实现水工结构的多功能化、海洋结构与新材料融合、AI技术与海上城市建设、海洋动力—生态—环境—生命科学等多项新技术融合的基础上。此外,苏教授还展示了港科大(广州)海洋工程实验平台设计情况和卓越工程师平台的建设进展。

梁宾先:流程超智动化(Hyper Automation)-AI赋能数字转型

 

梁宾先作《流程超智动化(Hyper Automation)-AI赋能数字转型》主旨报告。(供图)

梁宾先带领的团队是台湾地区软件创新的先驱力量,在BPM(业务流程管理)方面已有超20年的实务经验。

梁宾先认为,实现先进信息技术、工业技术和管理技术深度融合的智慧企业是企业发展的未来方向,而造就智慧企业的一大“利器”当属迅猛发展的AI人工智能。AI不仅能推动产业成长创新、带动生产力革命,在重塑企业员工的价值、助力打造敏捷组织等方面都将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梁宾先尤其强调AI在流程挖掘上的重要性。在AI的帮助下,企业管理者可迅速找出资源浪费和作业时间延误的问题,避免成本浪费,突破品质瓶颈,识别和消除服务流程中的障碍与断层,降低违规事件的发生率。

曾月春:石墨烯多功能新材料在风电等新能源的创新应用

曾月春博士作《石墨烯多功能新材料在风电等新能源的创新应用》主旨报告。(供图)

曾月春博士和她的团队长期从事高分子复合材料配方及应用领域的研究。这个课题听起来“高冷”,但解决的难题却相当具体可感——风电、尤其是海上风电设施极需解决的抗强防腐问题。

曾月春介绍了团队与央企能源集团合作,共同开发出石墨烯多功能新材料,这一材料具备防水、防化学腐蚀、阻燃、絶缘、密封、防霉等六大功能,能有效满足风机金属结构保护的需求,可保障风机避免积水及锈蚀而产生倒塔或短路火灾的风险隐患而造成重大损失。

曾月春还分享了与中国华电集团福建分公司共同合作开发的项目:在福清海坛风场实现了海上风电新材料的创新发展。这是两岸在该领域的首个合作项目,也是两岸融合发展的重要成果之一。

21日下午举办的四场分论坛也是两岸专家学者云集、思想火花迸射:海峡两岸物联网技术与产业发展研讨会,两岸专家与业界先锋就万物智联发展趋势、数智生态新范式、两岸产业实践经验和智能网联协同、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等议题进行广泛研讨交流;海峡两岸海洋工程与航海技术研讨会,两岸专家学者围绕新材料新能源在造船、海洋深远海养殖装备上开发应用技术、航海技术与航行安全、航海工程师培养等议题,开展交流研讨;海峡两岸青年工程师圆桌对话,两岸工程师就“工程师的成长及培养”“科技创新”“两岸科技融合发展”等方面议题进行分享交流;海峡两岸能源电力融合发展论坛,两岸能源电力领域工程界专家以“共建新型电力系统 服务能源转型发展”为题,展开两岸能源电力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的交流探讨。

此次论坛为两岸工程师、相关业界专家学者提供了一个宝贵的交流平台。与会者认为,加快能源低碳转型是海峡两岸共同面对的课题,“双碳”目标下两岸在数字科技、能源电力、海洋工程等工程领域合作空间巨大。两岸可以在新能源开发利用、节能降碳增效、人工智能等领域深化合作,这将有助于推动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增进两岸同胞福祉。

(中国日报社福建记者站 编辑:胡美东)

【责任编辑:赵双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