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航万寿岩 遗址绽新颜——三明举全市之力推动万寿岩遗址保护研究利用

护航万寿岩 遗址绽新颜——三明举全市之力推动万寿岩遗址保护研究利用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1-01 13:2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万寿岩遗址全景。(供图)

古迹浩荡,正道沧桑。海峡两岸共同的远古家园,被考古界誉为“南方周口店”的万寿岩遗址,迎来2025年的第一缕曙光。

新年伊始,第四届旧石器考古公众体验周活动暨万寿岩遗址考古发现25周年座谈会在三明举行。周口店和四方宾朋千里迢迢汇聚到福建三明这个海峡两岸共同的远古家园,成立史前洞穴遗址联盟,与万寿岩携手推动史前洞穴遗址保护研究利用新篇章。

保护:协同发力 各司其职

25年的时光轴上,那个最初的起点,千钧之重。

一边是企业的巨额经济效益,一边是“几颗哺乳动物化石”,万寿岩何去何从?关键时刻,一锤定音。

“保护好文物才是根本”,做好万寿岩工作核心中的核心,从来都是万寿岩遗址本身。如果没有把万寿岩遗址保护好,所有与万寿岩相关的发展都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25年来,三明始终牢记嘱托、砥砺前行,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万寿岩遗址。

从《三明市万寿岩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保护管理规定》到《三明市万寿岩遗址保护条例》,从《关于进一步推进万寿岩遗址保护研究利用的工作方案》到《关于进一步提升万寿岩遗址保护研究利用能力和水平的若干措施》,从2020年市万寿岩遗址保护中心升格为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到2024年6月保护中心调整归口市文旅局管理……三明一任接着一任干,持续为万寿岩遗址提供更强大的保护力量。

模拟石铺地面。(供图)

2024年,三明成立由市委副书记任组长的万寿岩遗址保护研究利用工作专班,举全市之力将万寿岩打造成为遗产保护理念和生态文明思想的典范地。市工作专班负责统筹推进万寿岩遗址保护研究利用,三元区负责牵头编制《万寿岩文旅融合发展规划》,市文旅局负责万寿岩遗址日常建设……全市十多个重要部门协同发力、各司其职,全力推进万寿岩遗址保护规划、人财物保障、遗址公园整体提升等各方面工作。其中,万寿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整体提升已先后策划实施万寿岩遗址保护规划修编、龙井洞考古调查、考古遗址公园整体提升等项目,持续推动数字化保护与应用项目、安防提升工程、船帆洞保护工程等项目落地。

来自官方的保护坚实有力,来自民间的保护情真意切。

在万寿岩遗址公园内,那片40亩、价值百万的“源楠林”意义特别。它是全国劳模王源楠在万寿岩遗址公园内栽种,并无偿捐献给万寿岩遗址保护中心的。

王源楠朴实的心愿是为遗址保护尽一己之力。而万寿岩遗址保护中心将那片林木命名为“源楠林”,并打造成具有特殊意义的景点,为的是让这个保护万寿岩遗址青山绿水的美好故事流传下去。

研究:意义重大 任重道远

万寿岩遗址的考古发现,开启了福建远古文明的神秘大门,把福建古人类活动的历史提前到20万年前。遗址中出土的石制品,也为闽台史前文化同源提供了新证据。如今,万寿岩遗址已成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获评全国5个考古遗址保护展示优秀项目之一,入选“十四五”全国大遗址名单。

25年来,三明市始终以系统化方式推进考古研究,一体推进考古成果研究阐释和展陈交流,让沉睡的遗产活起来。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湖北省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厦门大学……近年来,一批又一批的科研院所高校的专家学者走进万寿岩,对已考古发掘出土的旧石器和动植物化石进行再梳理研究,科学有序地对未发掘区域进行深入考古。

从2022年的初夏开始,省煤田地质勘查院的专家赵举兴再也不要到处“托熟人”到万寿岩开展调查研究了。那年的5月,万寿岩遗址保护中心和省煤田地质勘查院签订了共建万寿岩遗址科研科普基地战略合作协议,通过地质学和考古学交叉论证的全新角度,对万寿岩年代测定、环境演变过程等方面进行佐证。

在2024年万寿岩遗址第一场座谈会——南方洞穴遗址保护研究利用座谈会上,赵举兴博士分享了《福建省万寿岩遗址船帆洞植硅体组合特征及其环境意义》的研究成果。也是在这场会议上,专家们经过深入研讨和思想碰撞,达成了具有深远影响的《南方洞穴遗址保护共识》。

旧石器时代人类演化与遗传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古脊椎所)主任、研究员高星是万寿岩的老朋友了。2023年4月,高星带领团队先后对万寿岩船帆洞石铺地面保护问题、万寿岩遗址龙井洞及周边考古调查、万寿岩遗址出土文物研究等工作进行调研。调研团队对万寿岩遗址保护利用暨石铺地面保护进行了系统论证,形成了《万寿岩遗址保护与研究论证意见》,并提出了“适时开展对龙井洞的考古发掘与对万寿岩遗址周边的系统性考古调查”等建议,推动万寿岩遗址科研向前迈出重要一步。

那次调研结束后,高星又派出了团队重要成员、国内顶级化石专家赴万寿岩遗址保护中心,对万寿岩博物馆文物库房内藏品进行重新梳理,让万寿岩科研有了新突破。

2024年10月22日,高星在第二届南方洞穴遗址保护研究利用座谈会上,呼吁成立史前洞穴遗址联盟。时隔两个月,史前洞穴遗址联盟在万寿岩成立,它将有力推进中国洞穴遗址的研究、保护、宣传和利用等各方面的工作。

从贾兰坡、张森水到高星,正是有着中国旧石器一代又一代专家学者的长期关心与厚爱,万寿岩的保护研究利用才有了更足的底气和更长足的进步。在万寿岩保护研究之路上留下了一串串坚实而深刻的脚印。

利用:播撒火种 赓续文脉

绿草如茵,游人如织。碧水、青山、溶洞、田园、古文化在这里交融相汇,如今的万寿岩遗址早已经从满目疮痍、粉尘漫天的原始矿区蝶变成了集遗址展示、科普教育、学术研究和生态旅游于一体以考古特色的主题遗址公园。

2020年,万寿岩文旅小镇景区获评国家4A级景区;2024年8月,位于遗址公园内的万寿岩遗址博物馆被中国博物馆协会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这是对万寿岩遗址文物活化利用、展示教育研究和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认可。

25年来,三明市始终以融合式理念推进传承利用,通过培育特色业态、开展特色活动、开发特色文创,推动“文化+旅游”“事业+产业”深度融合,让寂静的遗址火起来,让宝贵遗产不断焕发新的时代风采。

遗址公园远古文化交流中心广场地面上,铺设着巨大的万寿岩文创标识。近年来,万寿岩与中央美术学院、上美设计公司等院校团队合作,大力推广以岩宝“阿福”原始人为形象的万寿岩遗址特色IP,综合运用AR实景游戏等技术手段,持续拓宽万寿岩遗址文创开发途径。

2022年9月29日,万寿岩卡通代言人“阿福”带着万寿岩遗址博物馆珍贵的展品首次走出万寿岩遗址博物馆,走进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原定展期一年,但因许多小伙伴对万寿岩的宝贝和“阿福”依依不舍,展期延长半个月,至2023年10月16日闭展,累计参观人次超18万。这一数字背后,是人们对万寿岩文化的炽热追捧和深深向往。

模拟考古发掘。(供图)

如今,“洞天遗珍”——万寿岩遗址出土文物展已三次走进全国传统重点大学展览,在莘莘学子的心中播撒下对万寿岩热爱的火种。

市文旅局党组成员、市万寿岩遗址保护中心主任李顺亮表示,万寿岩的珍贵文物走进大学展览,是为新时代文化自信、文化强国贡献出考古遗址的文化力量,更是推动万寿岩遗址保护研究利用的重要之举。

近年来,三明市常态化举办万寿岩科技节、大地艺术周、音乐荟等特色活动,让旧石器文化与新科技力量完美“碰撞”。

在2024年举办的第三届“旧石器对话新科技”海峡两岸万寿岩科技节活动期间,机器人大赛紧张刺激、精彩纷呈,开闽文化交流会底蕴深厚、气氛热烈,校企科技成果对接交流会成果丰硕、合作共赢…… 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两岸青年在古老而神秘的万寿岩遗址中沉浸式地感受现代科技的无穷魅力,实现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科技对话。与此同时,同期举办的首届万寿岩两岸青年地景艺术创作周活动更是吸引了来自海峡两岸 16 所高校的 130 余名专家学者和大学生们热情参与。他们在创作中交流思想、碰撞灵感,结交挚友、增进情谊。

一系列成果丰硕的活动,有效推动了海峡两岸科技交流、宗亲联谊、经贸合作、乡村融合,印证了万寿岩所承载的历史使命,不仅仅是考古。

2024年,万寿岩遗址博物馆数字化展厅对外开放,公众可以在视觉与听觉,真实与奇幻的综合体验中实现全新的万寿岩游历;全球首个以昆虫琥珀为主题的自然科学博物馆落户万寿岩遗址公园,馆藏数百枚珍稀的昆虫琥珀及史前化石,成为万寿岩文旅、研学业态的一大新亮点……

你听,古老的万寿岩,正在诉说“新”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是历史与现代的交融,每一个故事都是实践与创新的见证。

(中国日报社福建记者站 编辑:胡美东)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