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株树的绿色“账本”

三株树的绿色“账本”

来源:闽西日报 2025-03-25 13:5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碳汇遇大爱,龙岩新碳路。在3月24日举行的“龙岩大爱碳汇园”开园暨“我在森林公园有棵树”活动启动仪式现场,龙岩市以及新罗区两级的党员干部,纷纷扫码认捐、认种、认养香樟、闽楠、银杏等乡土固碳树种进行植树。

“树窝要挖深,让根系舒展,碳汇林既要生态颜值,更要固碳实效。”现场,技术人员一边宣讲植树要领,一边示范打样。很快,几十亩碳汇林就呈现出一抹绿意,新栽种的树苗迎风摇曳,每株树苗上还挂上了认养人的姓名标识牌。

什么是固碳?即森林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固定在植物体或土壤中。而碳汇就是森林从空气中吸收并且固定二氧化碳的过程。据介绍,香樟、闽楠、银杏等三种树种,既能够优化林分结构,还能有效吸收二氧化碳、提升森林的碳汇能力,是优良的固碳树种。

工作人员现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株香樟25年可吸收约108.7kg二氧化碳;一株闽楠25年可吸收约101.1kg二氧化碳;一株银杏25年可吸收约115.6kg二氧化碳。三者相加,25年可吸收约325.4kg二氧化碳,约可抵消汽车消耗150L汽油的碳排放。

如此的做法,是我市大力加强林业生态建设,不断巩固提升林业“固碳”能力,为助力双碳目标、建设美丽龙岩添绿赋能的一个生动缩影。

此前,我市在林业碳汇领域已开启一系列实践:创新“林业碳汇+企业碳中和”“林业碳汇+生态司法”“林业碳汇+绿色金融”三项机制;拓展林业碳汇应用领域,与紫金矿业集团签订林业碳汇合作协议,投资1000万元建设2000亩林业绿碳示范基地;与10所科研院校合作,打造了60个森林碳汇科研示范点。

绿色是龙岩发展最鲜明的底色。多年来,我市逐绿前行,在“三库+碳库”绿色生态理念指引下,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9.21%,长期居全省首位、全国前列,全市森林蓄积量1.57亿立方米,林木碳储量达0.8亿吨。并先后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十大“绿都”、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国家林业碳汇试点市等一系列荣誉。

以列入首批全国林业碳汇试点市为契机,我市主动参与由省林业局牵头的《福建碳中和林认定及其碳汇计量监测方法》的编制,并先行先试,率先运用该方法开发福建碳中和林项目。该《方法》正式印发后,我市积极开发可用于全省范围内交易、流转、抵销的林业碳汇产品,并开发了碳汇项目测算和样地布设工具,设定了一批本地化参数,降低了林业碳汇项目开发门槛,节约了林业碳汇项目开发成本等。

如今,龙岩不断在“绿色”“创新”“示范”等方面走前列,在发展林业碳汇上先行先试,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拿出创新招数。我们坚信,这三株树也将见证龙岩在绿色发展道路上的坚实步伐,书写更多辉煌的生态篇章。

速评

3月11日,市领导与当地群众一起参加义务植树活动;3月24日,市领导与广大党员干部再次带头履行植树义务,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认捐、认种、认养树木。

增绿就是增优势、植树就是植未来。这些种下的树苗不仅将为城市增添绿意,更将成为未来守护水土、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的“绿色卫士”。

生态环境向好,我们每个人都是受益者,共建美丽家园,也需要全民参与。我们要坚持扩绿、兴绿、护绿并举,推动全民义务植树不断走深走实,一茬接着一茬种、一代接着一代干,不断增厚龙岩的“绿色家底”,筑牢美丽龙岩的生态根基。

(龙媒体记者 王占鑫)

(记者 施薇 王静玲 林文圣)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