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永定:重走红色交通线 传承初心育新人

福建永定:重走红色交通线 传承初心育新人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4-15 10:4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参观金谷寺,通过聆听讲解员讲述红色故事,参观展览室的珍贵文物、照片、文献资料等方式,深切感受革命先辈们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供图)

4月14日,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城南小学300余名师生怀揣崇敬之心,踏上“穿越红色血脉”主题研学之旅。沿着中央红色交通线永定段,师生们走进历史地标、触摸岁月文物、体验农耕劳作,让红色教育从课本走向现实,在“沉浸式”实践中引导青少年感悟初心使命,传承红色基因。

活动中,在大队辅导员的带领下,师生们先后走进中央红色交通线纪念馆、“全国十大少年英雄”张锦辉纪念园、张鼎丞展陈馆及金谷寺等地,通过聆听讲解员讲述红色故事,参观展览室的珍贵文物、照片、文献资料等方式,深切感受革命先辈们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张锦辉牺牲时只有15岁,但是她却用热血诠释了什么是担当。以前觉得革命故事离我们很远,直到我亲手摸到那些破旧的文物、听到真实的细节,才真正懂得‘来之不易’四个字的分量。”永定区城南小学王嘉欣同学凝视着纪念碑说,“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像张锦辉姐姐这样的先烈换来的,我们一定要铭记历史,努力成长,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同学们亲身体验传统的农耕工具使用、农作物种植等过程。(供图)

在午后的农耕文化基地里,同学们还亲身体验了传统的农耕工具使用、农作物种植等过程。他们卷起裤脚走进水田,在老农指导下学习插秧。弯腰、分苗、扎根……重复的动作间,汗水浸透了衣领。大家亲手触摸着泥土,感受着大自然的馈赠,体会到了劳动人民的辛勤与伟大。

“原来每一棵秧苗都要精心呵护,粮食真的是‘汗珠子摔八瓣’换来的!”永定区城南小学谢立扬同学捧着沾满泥浆的双手感叹道。

走进永定菜干加工厂,详细了解菜干制作过程。(供图)

“我们把红色场馆和田间地头变成‘行走的思政课’,就是希望同学们在触摸历史肌理、体验劳动艰辛的过程中,让红色基因和奋斗精神真正融入血脉。”永定区城南小学教师刘小英说,“未来,学校会继续打造更多‘沉浸式’育人场景,让教育更有温度、更有力量。”

走进中央红色交通线纪念馆,聆听讲解员讲述红色故事,深切感受革命先辈们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供图)

作为中央红色交通线核心区域,永定区金砂镇正以“红色+”战略赋能乡村振兴:修缮一新的张鼎丞展陈馆成为研学必到之地,千亩油菜花海与红色景点形成“春赏黄花秋品稻香”的文旅环线,河道整治后的“红堤碧水”成为网红打卡点。2024年,金砂镇红色研学接待量突破15万余人次,带动农特产品销售额增长30%。此次研学活动,既是一次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更是一场“沉浸式”的初心培育。当同学们的脚印与革命先辈的足迹在红土地上重叠,红色基因正以最生动的方式融入血脉,化作新时代少年逐梦前行的力量。

“同学们的笑脸,就是红色基因最好的传承。”金砂镇相关负责人表示,镇校将共建“红色教育实践基地”,让革命老区的“精神富矿”转化为育人资源,助力青少年在时代征程中“走得正、行得远”。

 

(黄秋萍∣编辑:中国日报社福建记者站 胡美东)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