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下午,福州市盲校食堂内粽叶飘香,一场以“粽香传情,心手相连”为主题的端午助盲公益活动温情开展。今年5月18日是在第35个“全国助残日”,为积极响应福州市“从春天走向美好明天”助残月号召,共青团福州市委员会、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市青少年事务社工协会等多家单位共同发起福州“春天计划”端午特别行动,组织30名盲生及其家长共庆佳节,以传统文化体验传递社会关爱,书写福州助残事业的暖心篇章。
活动以别开生面的 “端午知识有奖竞答” 开场。社工创新采用声景模拟与实物触摸相结合的方式,带领盲生沉浸式领略端午文化魅力。当问到“端午节为什么要挂艾草”时,13岁的盲生小雨抢答:“因为艾草的味道能能够驱赶蚊虫、净化空气!”随着一道道问题抛出,孩子们不仅深入了解了端午节的起源、习俗,还对屈原等历史人物故事有了更深刻的认知。现场气氛热烈,知识的交流与欢乐的笑声交织,碰撞出灿烂的火花。
“先摸粽叶的光滑面,再感受米的湿度……”在包粽子环节中,经验丰富的志愿者化身“贴心导师”分步讲解、手把手指导,在志愿者的耐心示范下,孩子们纷纷动手尝试。装米、捆扎……凭借敏锐的触觉和志愿者的细心指导,每位盲生和家长都成功包出了不少粽子。盲生小芳捧着自己包好的三个粽子,满脸喜悦地说:“我要带回去给爷爷奶奶尝尝!”话语间满是自豪与期待。
紧接着的制作香囊环节更是让现场充满了浓厚的节日氛围。为方便盲生参与,此次香囊制作摒弃传统针线,改用束口布袋。孩子们小心翼翼地将艾草等香料装入香囊,志愿者在旁协助收口。一个个精美的香囊在孩子们的手中诞生,承载着对端午节的美好祝福,也寄托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今年,福州市创新推出“春天计划”助残公益品牌,以“春天”寓意生机与希望。福州市青少年事务社工郑艳介绍:“本次特别行动凸显无障碍特色,志愿者全程‘一对一’陪伴,坚持‘可触摸、可感知、可参与’的原则,让传统文化没有障碍。”作为福州“春天计划”公益品牌的重要活动,此次端午助盲活动凝聚了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及志愿者的多方力量。共青团福州市委员会等单位全程保障,福州市橄榄树公益服务中心招募30名志愿者提供现场服务,福州市青少年社工协会精心设计知识竞答、制作美食、手工DIY等互动体验环节,有效促进残健融合,唤起社会共情,让传统文化在无障碍的氛围中得以传承与弘扬。
(编辑:中国日报社福建记者站 胡美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