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着力探索“158”乡村建设工作机制,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大力建设和美乡村——乡村蝶变 共富共美

龙岩着力探索“158”乡村建设工作机制,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大力建设和美乡村——乡村蝶变 共富共美

来源:闽西日报 2025-05-31 13:1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龙媒体记者 郭俊龙 通讯员 郑嘉雯

在闽西红土地,一场以“158”乡村建设工作机制为统领的乡村振兴实践正深刻改变着这里的面貌。

从永定土楼群落的文旅融合到武平林下经济的生态转化,从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的生态奇迹到漳平台创园的两岸农业融合发展示范,我市通过“原生态、低成本、有特色”的理念创新,构建起涵盖五项机制、八种类型的分类发展框架,走出了一条兼具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之路。

“158”机制不仅是对“千万工程”经验的深化实践,更是革命老区乡村振兴路径的生动探索。

“一个理念”:引领乡村建设之魂

仲夏时节,汀江环绕的长汀县三洲镇曾坊村绿意盎然。村庄房前屋后、道路两侧的零散地、空心房拆除后的空地上,精心打造的“五园一舍”景观新颖别致。

这些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小乐园因地制宜、因材施用,配合旧农具、石磨、水缸等老物件,以及旧砖瓦、木料等合理打造,独特的景观小品既美化了乡村,又留住了乡愁。

近年来,我市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原生态、低成本、有特色”理念,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尊重自然底色,凸显生态特色,不搞大拆大建,力争“花小钱办大事”,以“五个美丽”建设为抓手,打造出一大批小而精、小而美、小而优的乡村建设典型,实现“外在美”与“内在美”的有机统一。2024年,全市建设美丽乡村庭院1607户、美丽乡村微景观730处、美丽乡村公共空间209个、美丽田园50片、美丽乡村休闲旅游点27个。

“五项机制”:筑牢乡村建设之基

日前,在永定区龙潭镇“共建共享·四季有果”党建项目示范基地,该镇的110余名党员干部在20余亩抛荒地上认领了自己的“专属菜地”,党员先锋队伍分区负责种植一季一作物,构建起党建共建联建新格局。

攒着花香、草香、泥土香的空气,在枫林村口扑面而来,这里的生态采摘园里,工人正在翻地、起垄,栽种水果黄瓜、百香果等,未来党建项目示范基地、蝴蝶兰产业园、樱花园、生态采摘园等将在龙潭串点成线,形成集采摘体验、农旅观光于一体的特色区域。

在推进乡村建设中,我市实施“一把手”推进、规划先导、农房建设管控、共建共享、党建引领等五项工作机制,全面部署,高位推动,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提升农村风貌管控水平,因地制宜探索“产业联盟”“区域联建”“村企共建”等形式,形成“党政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从“竹器村”到“淘宝村”,再到生态旅游村,多元业态在新罗区小池镇培斜村融合生长,这里发生的每一次蝶变,都离不开村党支部的引领和党员的示范带动。

天高云阔,山清境幽,湖水倒映着青山密林,步入武平县城厢镇云寨村,入目景色令人沉醉。近年来,云寨村也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生态为本、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之路。

“八种类型”:彰显乡村建设之貌

三面青山环抱,一湾碧水缠绕。连城县宣和镇培田村始建于元代,保存了较为完整的客家古民居建筑群,宛如一幅动人的山水画卷。

依托培田古村落传承800年耕读文化的底蕴,今年4月,“耕读传家·粮安天下”客家春耕农事活动在这里举行,农耕文化传承与产业振兴双核驱动,农文旅融合绘就了一幅文化传承类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

我市按照城郊融合类、集聚提升类、稳定改善类、文化传承类、民族团结类、侨台赓续类、收缩待定类、搬迁撤并类八种类型进行分类,对全市1786个村庄进行分类,因村施策、科学帮扶,努力打造一批具有本地特色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持续提升着老区乡村的颜值和内涵。推动创建了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1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7个,福建省美丽休闲农业点36个、福建省美丽休闲乡村29个。

在“158”机制的创新实施下,闽西乡村各美其美的特色实践持续涌现,永定区湖坑镇南江村依托土楼文化资源,通过发展民宿经济让土楼“活”起来,乡村旅游“火”起来。上杭县古田镇苏家坡村以畲族文化资源为依托,建设畲族文化广场、民族一家亲亲水步道和渡口等业态项目,打造有底蕴、有特色、有故事的民俗旅游体验村寨。雕梁画栋、飞檐翘角、墙壁彩绘,印记着沧桑岁月的漳平市溪南镇东湖村古厝,静静等待着众多美术爱好者的挥毫落纸。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