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市加强人力资源供给,将“产业所需”与“就业所向”紧密联结,铺就协同发展之路——产业与就业“双向奔赴”

龙岩市加强人力资源供给,将“产业所需”与“就业所向”紧密联结,铺就协同发展之路——产业与就业“双向奔赴”

来源:闽西日报 2025-07-15 17:2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7月8日上午,“福在闽西 职等你来”2025年龙岩市人力资源超市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专场招聘会在市人力资源超市举办,市民陈先生来到现场,经与福建省德翔新材料有限公司沟通,认为其正在招聘的技术工程师岗位与今年刚大学毕业的儿子所学专业高度匹配,于是当即表示回家让孩子与企业深度沟通,争取早日上岗。

这样的生动一幕,正是我市打通人力资源供需堵点、促进产业就业深度融合的日常缩影。近年来,我市将“产业所需”与“就业所向”紧密联结,探索出一条产业与就业“双向奔赴”的协同发展新路。2023至2024年省对市营商环境考评“劳动力市场监管”指标均位居全省第二,2025年我市入选国家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实施城市,获中央财政补助资金1亿元。

平台为桥,强化供需对接。为破解企业“招工难”、劳动者“找工难”的双重困境,我市围绕“2+4”重点产业发展需求,精心编织线上线下联动的立体招聘网。今年已举办招聘会165场次,发布岗位13.03万个次,达成就业意向1.62万人次。线上平台同步发力,通过打造“龙岩人社”以及覆盖县、乡、村三级的“人力资源超市”等数字服务平台,实现岗位信息“一键触达”,在数字空间开辟“就业集市”。

去年以来,我市还创新构建“1+7+N”零工市场服务体系,在社区服务中心、工会驿站等嵌入零工服务,全市建成21个零工市场(驿站),开发上线“龙零工”服务平台,在线注册人数17199人,发布灵活就业岗位6237个。此外,在全国率先将线上零工平台接入税务系统,开出灵活用工全国首张“支付即反向开票”发票,该案例获人社部点赞。

专员驻企,激活用工潜力。我市在全国率先建立“支企服务专员”制度,一批人社骨干化身企业“用工管家”,为重点企业提供“一对一”全周期跟踪服务,变企业“上门”为“专员跑腿”。专员们深入广药集团王老吉龙岩基地、福建新活材料等重点项目一线,全程协调解决员工招聘、技能培训、政策兑现等难题,推动项目实现顺利投产并吸纳本地就业1342人。

政策纾困,破解缺工难题。针对部分企业季节性、结构性缺工痛点,我市主动出击,开展“人社援企稳岗”专项行动。今年已受理企业用工诉求412条,发放一次性稳定就业奖补560.83万元,稳定企业职工3.01万人。真金白银的帮扶,既稳住了企业生产阵脚,更托起了万千劳动者的饭碗。

与此同时,我市在全国首创设立“数字技能学习中心”,开展电商技能培训2763人次,培养了50名本地导师,这一工作经验也在全省进行推广。围绕龙工、福龙马、金龙稀土等重点企业需求,精准培养高技能人才1500余人;聚焦农民工、易地搬迁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实施职业技能培训万人计划,实现培训即招工、培训即就业,年均开展社会培训2万人次。

速评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产业是就业的支撑。我市在平台搭建、专员下沉、政策护航中持续发力,打通了人力资源流向产业的“最后一公里”,产业与就业同频、经济与民生互促。未来,我们还须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有力的举措,强化“服务企业就是抓发展”共识,为更多产业项目接续落地生根提供人力资源保障,以产业就业“双向奔赴”的协同之力,为闽西革命老区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加澎湃而持久的动能。

(龙媒体记者 池银花 实习生 周舒颜 通讯员 郭书贤)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