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7月14日,闽江学院“毓英”宣讲实践队同屏南一中新思想研习社在屏南县第一中学共同开展“追寻领袖足迹,行践乡村振兴”实践活动,实践队深入屏南县三大特色产业基地,探访科技赋能、非遗活化、三产融合的振兴新路径。
菌草生金:生物科技书写共富答卷
在鲜珥家(福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展厅,一本巨型“书本”造型的展台格外醒目,记录着企业从2015年福州初创到2019年返乡发展的十年历程。90后创始人黄金门带领团队将菌草深加工技术带回屏南,打造出完整的农产品产业链。
“我们特别为本地下岗工人提供灵活就业岗位,让他们既能照顾家庭又能获得稳定收入。”企业工作人员向实践队员介绍。在包装车间,实践队员亲身体验了产品装盒流程,感受标准化生产的每个细节。流水线上,工人们熟练地进行着银耳产品的分拣、包装,展现出现代农业企业的规范运作。讲解人员特别指出,企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带动500余人直接就业,其自主研发的“王小珥”品牌产品连续6年全国销量第一。
弓道传薪:非遗技艺焕发时代光彩
“射以观德,修身正心!”市级非遗传承人张召羽在弓箭工坊为队员演示传统射艺。他选取生长四年的箬竹,烘烤校直、黏合箭羽,一支竹箭需经20道工序:“校直时火候差一秒,箭便前功尽弃。”
工坊内,队员们体验合竹弓拉弦。实践队员射中靶心后惊叹:“竹弓没有瞄准器,全凭心静体松,这就是传统文化的力量!”张召羽十余年复原“三不齐”古箭工艺,到现在年产竹箭50万支,更打造出融合文旅的原野射箭赛事,让古老技艺焕发新生。
咖啡飘香:全产业链助力乡村振兴
瑞幸咖啡烘焙(屏南)基地里,全自动生产线正将优质咖啡生豆转化为醇香熟豆。“这台光学分选机能精准把控咖啡豆品质,每批烘焙都经过严格品控。”技术员讲解时,实践队员透过玻璃幕墙见证咖啡豆的“蜕变之旅”。
在品鉴区,咖啡师为队员们讲解不同产区咖啡的风味特点。“这一杯,谁能不爱?”队员们举杯喊出瑞幸咖啡烘焙(屏南)基地的口号。基地负责人介绍,该厂年烘焙产能达3万吨,通过“企业+基地”模式带动当地物流、包装等配套产业发展,成为闽东三产融合新标杆。
此次实践活动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需要产业支撑与文化传承的双轮驱动。未来,实践队全体成员将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悟转化为勤学笃行的坚实步履,铭记嘱托,不忘初心。
(江卉 卢佳宝 谢慧凤 张均婷 刘喆锴 潘艺博 黄丽婷∣编辑:中国日报社福建记者站 胡美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