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永定:从“政府治水”到“全民护水” 碧水清流绘就乡村美与富

福建永定:从“政府治水”到“全民护水” 碧水清流绘就乡村美与富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7-24 11:3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盛夏时节,永定区湖坑镇南江村远山如黛,碧水绕村,土楼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廊桥横跨溪流,两岸绿树成荫,游客徜徉其中,宛如走进一幅水墨画卷,让人心旷神怡。这幅由“政府治水”转向“全民护水”的鲜活场景,正是永定区全面推行河湖长制的生动缩影。

“我们从2008年开始,把整条河段分到每位村干部的个人,由村干部负责沿河垃圾清理和两岸村民的思想都远,十几年来,大家形成了主动护河的习惯,水清了,村里的游客就多了,老百姓在家门口开民宿都赚钱了。”永定区湖坑镇南江村党支部书记江道明说。

今年初,永定区颁布第1号总河长令,在全区启动河湖“四乱”专项整治行动。各乡镇(街道)累计开展联合执法43次,清除涉水非法图斑136个,清理河道漂浮物及垃圾46公里,完成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巡查22次,对非法采砂、违法排污等行为形成有力震慑。

“通过严格执法,河道生态面貌显著改善,主要河流水质达标率稳定在98%以上。”永定区水利局局长谢雪林表示。

治水实践中,永定区构建“河长领治、部门联治、社会共治”三级联动机制。水利部门与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部门协同作战:在洪山镇建立入河排污口动态监管台账,对12个重点排污口实施“一口一策”整治;通过技术手段精准定位并修复水土流失区域。

“我们将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以刚性约束倒逼责任落实。”谢雪林介绍。

值得关注的是,永定区创新打造“群众河长”队伍,全面实施“百村千段群众河长”护河交水策略。由“夕阳红护河队”“老兵河长”等组成的民间力量,年均开展巡河护水活动4万次,成为官方治水的有力补充。

“现在大家主动维护环境,河水清了,岸边绿了,看着就舒心。”一位永定区金砂镇老兵护河队队员说。

针对流域治理跨区域特点,永定区促成闽粤两省三县(区)建立“河长+检察长”协作机制。今年5月,通过跨区域信息共享,成功查处一起跨省非法倾倒建筑垃圾案,涉案人员被依法追究责任。

“这种机制打破了行政壁垒,让治水从‘单打独斗’变为‘协同作战’。”谢雪林表示。

治水成果最终转化为民生福祉。依托改善后的水环境,永定区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完成老旧供水管网改造及入村入户管网延伸368公里,让13.5万居民喝上放心水;建成城区及24个乡镇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处理达标率超98%。同时,打造“龙湖”“南江”等2个超千万元水经济圈,水利风景区及河滨公园成为群众休闲新去处。

改革创新是治水实践的重要动力。继2022年完成福建省首单水权交易后,永定区2025年创新采用“长协+短约”复合交易模式,签订“永定—新罗”跨区域首个水权长期框架协议,有效保障新罗区20万居民用水安全,并为全省首个跨县域水权交易标准化范本。此外,实施黄岗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通过渠道改管、防渗加固等措施,恢复灌溉面积0.31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64万亩,年新增节水能力101.31万立方米。据区发改局测算,灌区预计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03.35万公斤,年灌溉增产效益达121.39万元。

(熊 川∣编辑:中国日报社福建记者站 胡美东)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