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好年华丨当Z世代遇见千年榕城:这些年轻人被非遗“圈粉”了!

扬帆好年华丨当Z世代遇见千年榕城:这些年轻人被非遗“圈粉”了!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8-14 17:2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福山福水,福韵悠长,青年汇聚,青春启航。由共青团福州市委、福州市人才集团主办的“扬帆好年华”活动于8月12日晚在闽江之心举办,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知名高校的百名“好年华 聚福州”研学学子与台湾青年代表欢聚一堂,共同参加这场充满福州韵味的主题活动。

随着悠扬的古筝曲在江畔流淌,游轮鸣笛启航,活动正式拉开序幕。落日余晖,游船之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轮番登场,娓娓道来福州千年时光中的文化秘密。福州非遗体验项目“三条簪”的表演者,以灵动舞姿精准诠释非遗文化韵味,推动古老艺术在舞台上绽放别样光彩。舞毕,学子们报以热烈的掌声,眼中闪烁着对这份鲜活非遗的惊叹与喜爱。来自福建农林大学的汪鹏翼深受触动:“太美了!这让我想起了家乡的黄梅戏,同样是源于生活、充满泥土芬芳的艺术。”在大家期待的目光中,他即兴清唱了一段《同窗》选段,婉转的唱腔引得满堂喝彩。这份跨越地域的传统文化共鸣,让现场氛围更加热烈。尚干拌面扁肉古法制作技艺传承人林俊杰现场展示了特色制作绝活,他手法娴熟,揉面、擀皮、包馅、烹煮一气呵成,现场顿时弥漫开浓郁的骨汤香气和猪油葱香。当一碗碗热气腾腾、晶莹剔透的扁肉拌面送到学子们手中时,大家迫不及待地品尝起来,赞叹声此起彼伏,不少学子边吃边围在林师傅身边,好奇地询问着选材和制作的秘诀,眼神里充满了对这份“舌尖上的非遗”的满足与探索欲。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漆文化专委会的陈俊辉老师深耕漆艺领域多年,莅临现场为学子们细细解读漆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学子们屏息凝神,近距离观赏着漆器温润的光泽和繁复的纹样,忍不住发出阵阵赞叹,感叹着每一件展品中封存的时光和匠心,赞美声中充满了对传统工匠精神的深深敬意。仓山区武协副会长林启豪展示了刚柔并济的鸣鹤拳,拳风猎猎间尽显八闽武术神韵,精彩的表演让学子们看得目不转睛,掌声和叫好声不断。表演结束后,几位对武术感兴趣的学子兴奋地围上去,模仿着刚才看到的动作,向两位老师请教发力的技巧和拳法的含义,现场充满了青春活力与传统武学的交流碰撞。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传承人刘木溶现场演示了窨制“人间第一香”的传统工艺,沁人花香随江风飘散,令人沉醉。当刘老师将刚刚窨制好的花茶冲泡开来,分予大家品鉴时,学子们轻啜慢饮,花香茶韵在舌尖交融,脸上洋溢着宁静愉悦的笑容。品茗、赏花、论茶,在悠悠茶香与花香中,大家的心境也变得格外平和舒畅。

夜幕降临,青年们纷纷登上甲板欣赏“好年华 聚福州”主题灯光秀景,现代光影技术正演绎着福州的世纪变迁,两岸高楼化作巨幕,万千光束在夜空中交织变幻,时而如闽江波涛奔涌,时而似茉莉花瓣绽放。这流光溢彩的视觉盛宴中,学子们的欢声笑语与华丽灯光交相辉映,快门不仅定格下一幅幅绚丽的夜景画面,更留存了三五挚友间关于榕城的珍贵记忆。来自武汉大学的杨万钦同学说:“今天能现场见证这些非遗技艺,品尝美味的榕城特色小吃,让我对福州的文化底蕴有了全新认识。”台湾青年代表邱诗舒分享道:“这场活动让我更深入地体会到了文化共鸣,非遗展示令我印象深刻,同时,乘船在闽江夜游、欣赏福州城景,更令我真切感受到福州这座城市的美丽与活力。”

作为“好年华 聚福州”的重要配套活动,本次“扬帆好年华”活动通过沉浸式非遗文化体验,带领青年学子深度感知福州的历史文脉与创新活力,激发大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之心,感受“福”文化底蕴,绽放“福”文化魅力,搭建了青年文化交流的桥梁。下一阶段,福州团市委将持续推出系列特色活动,全力打造“海峡青年发展型城市”,为青年人才搭建一个从“初识福州”到“爱上福州”再到“扎根福州”的平台。

(编辑:中国日报社福建记者站 胡美东)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