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福建余氏优秀学子表彰交流会在宁德古田县隆重举行

2025年福建余氏优秀学子表彰交流会在宁德古田县隆重举行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8-18 11:3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盛夏的闽东群山苍翠,古田县杉洋镇蓝田书院内书声琅琅、文风激荡。近日,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余氏委员会于此间隆重举行“2025年优秀学子表彰交流会”。

“莘莘学子金榜题名初折桂,灼灼桃李修身励志再登攀”!78名金榜题名的余氏学子齐聚这座始建于五代、朱子曾两度讲学的千年学府,以文化为纽带,共溯家族文脉,共话时代担当。

让福建九地支系在书院找到“文脉同心圆”

“蓝田书院不是宁德独有,她是全省30多万福建余氏子弟共同的文化基因库!”古田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余新琳在表彰会上指出。这位杉洋本地宗亲,以“油灯田古今对照”破题:南宋余仁椿公捐田助学,今日奖学金惠及78学子,千年接力皆因“崇文重教”的家族密码”,余新琳:突出其“全省文脉整合者”思想担当。

千年书院见证荣光时刻

古田县素有“文献名邦”美誉,而杉洋镇更是其文化重镇。作为八闽最古老书院之一,蓝田书院由余氏先贤余仁椿公于南唐捐资创建,朱子亲题匾额,培育出宋代状元余复公等百位进士。2009年,余氏后人余云辉博士捐资重建书院,让文脉薪火再续。当日,学子们踏过“引月池”畔的青石板,在悬挂朱子墨宝的讲堂内,接过承载家族厚望的奖牌——颁发奖学金,今年表彰涵盖:博士研究生有考入日本京都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 11 名,硕士研究生有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 3 名,本科生有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985、211院校尖子生64 名,共计78名优秀学子。

学子誓言:以家国情怀书写新时代答卷

“解题如耕读,攻坚即传承!”本科新生代表、考入华南理工大学的余亭磊动情回溯奋斗历程。她将数学题的演算喻为先祖“耕读传家”的现代表达,更从革命志士余逢时的铁骨、诗人余光中的乡愁中,提炼出“家国同辉”的精神密码。面向书院匾额,她带领全体本科学子立下誓言:永续“崇文重教、勤俭担当”家风,以所学回馈桑梓,将青春融入民族复兴征程。

博士新生代表余凌锋则从医者仁心与宗族文化中找到共鸣:“行医是守护生命,宗亲是守望相助,这份‘守护’精神一脉相承!”他誓言以余氏“敬业诚信”祖训为绳,在医学高峰上攀登,让“余”姓熠熠生辉。

三代人用书包丈量出大山

“箱底的高利贷借条,是公婆留给最硬的家教。”北京大学新生余抒锐母亲吴晓英女士的发言引发掌声雷动。这位清流县家长揭秘三代突围路:祖辈借债供学、夫妇扎根福州、儿子考入北大。当其他家长追问“培训班秘籍”,她奉行“少说话多做饭”六字真经——孩子刷题时她默默切水果,家中禁用“别人家孩子”等攀比语。“身教重于言传”是她坚守的朴素哲学:全家戒手机共读书,把“耕读传家”化入日常。吴晓英:三代教育接力与“无言身教”形成反差,强化寒门逆袭的情感张力。

家国同辉:从“油灯田”到新时代接力

福建余氏会长余桂州在致辞中,以三个“坐标”寄语青年:学习南宋状元余复“十年磨一剑”的坚韧,传承余仁椿捐“油灯田”兴学的仁心,践行余云辉重建书院的担当。“千年前先祖以七十亩灯田照亮寒窗,今日我们以奖学金托举梦想,变的时空,不变的是‘诗书继世’的基因!”他强调,学子们接力的不仅是家族荣光,更是“把个人理想融入福建发展、民族复兴”的时代使命。

清风拂过书院千年银杏,掌声回荡在朱子讲学的故地。当福建余氏常务副会长余深冬以“七十有八,学子才良;薪火相传,接力担当”的铿锵贺词为盛会作结,新一代福建余氏学子的人生篇章,已在文化传承与家国情怀的交响中恢弘启幕。

(余庆|编辑:中国日报社福建记者站 胡美东)

【责任编辑:李杭育】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