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风拂过红砖厝的檐角,晨光漫进螺城镇东南花园小区的架空层——邻里服务站里,老人们捧着报纸轻声交谈,孩子们在“薯香学堂”笔尖沙沙,党员志愿者手中的理发推子嗡嗡作响;午后螺阳镇凤凰城小区,“惠女调解室”的木椅上,刘燕云正以乡音化解两户人家的阳台漏水心结;暮色渐浓时,在职党员王猛提着工具箱叩开独居老人杨阿婆的门,检修电路的微光映亮了老人的笑颜。如今,在惠安县的大街小巷,一幕幕共建共治共享的场景在基层不断上演,成为这座城市社会治理奋进实践的生动注脚。
2024年以来,惠安县锚定小区治理“最后一米”,以强化党组织政治功能与组织功能为核心,推动157个小区党组织实现全覆盖,构建“村(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穿透式组织体系,让红色根系深扎群众土壤,相关经验获《福建组工信息》《福建基层党建》《城市先锋行》等平台专题刊介,将治理温度揉进居民的日常琐碎,让服务力度抵达百姓的急难愁盼。
红根系土:织密组织网筑、牢主心骨
“从前小区像盘散沙,路灯坏了没人修,垃圾堆着没人管;如今支部建起来,咱们心里总算有了‘定盘星’。”螺阳镇嘉惠安置小区居民陈老伯的感慨,道出了许多老旧小区蜕变带来的获得感与幸福感。这个建成十余年的小区,曾因无物业、无业委会陷入治理困境,直到2025年初小区党支部成立,经“党员选、社区引、骨干荐”当选书记的退休军人王龙评,他带着党员们逐户走访,短短一个月就理清了治理“乱麻”,让僵局彻底被打破。
“选班子就得按‘双好双强’的标尺量,政治上靠得住、群众里有口碑,才能扛得起担子。”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县157名小区党组织书记中,业主党员、退休干部占比超六成,1015名党员楼栋长均由居民民主推选,如同在小区里竖起1015面“红色旗帜”,在楼栋间彰显出治理的底气。不仅如此,惠安还推动68个小区实现“党组织书记+业委会主任”一肩挑,120多名老党员、老干部带着经验与责任心走进业委会,更将业委会人选的11项“负面清单”贴在小区公示栏,让选人用人晒在阳光下,居民看得真切、选得安心。
黄塘镇聚龙小镇开展“便民服务日”。(惠安县委组织部 供图)
阵地是党组织的“家”,也是居民的“暖心港”。针对老旧小区场地紧、资源散的难题,惠安盘活物业用房、架空层等“沉睡空间”,让23个小区的“邻里服务站”拔地而起,50余个“邻里议事厅”“居民恳谈室”落地生根。黄塘镇聚龙小镇的邻里服务站里,图书角的书架摆满书籍,便民工具箱里螺丝刀、扳手一应俱全,血压测量仪旁放着居民手写的使用指南;每月这里还会搭起“便民大集”,理发、修鞋、缝补的摊位前总是排着长队。“以前想找个说话议事的地儿都难,现在这里比自家客厅还热闹。”75岁的张阿婆摩挲着服务站的木桌,桌上还留着前几日居民议事时,大家随手画的停车位规划草图。
同心织锦:聚起多元力、共绘共治图
“多亏了小苏这个‘移动探头’,小区的垃圾清运总算跟上了!”螺城镇南阳小区居民李女士提起外卖骑手苏师傅,满是感激。此前,该小区因物业清运不及时,垃圾桶常溢满馊臭,夏天蚊虫乱飞,居民投诉不断。小区党支部创新试点“积分制监督”,邀请外卖骑手、热心居民化身监督员——他们走街串巷时,发现垃圾满溢、路灯损坏等问题,随手拍张照片上传到治理群,物业整改后,监督员还能凭积分兑换米、油等生活用品。
为新就业群体兼职网格员兑换积分。(惠安县委组织部 供图)
小苏骑着电动车跑单时,总不忘多瞥几眼小区角落。仅两个月,他就上报问题12个,且全部整改到位。如今,小区垃圾桶旁再也没有异味,居民满意度从62%跃升至93%。“跑单路上多留意一眼,就能帮邻居解决大麻烦,值!”小苏擦了擦额角的汗,车筐里还放着刚帮独居老人代买的蔬菜。
“小区治理从来不是‘独角戏’,得让物业、业委会、居民都站上‘大舞台’。”山霞镇宏盛首院小区党支部书记陈惠阳说,惠安以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为纽带,以小区“四方联席会”为载体,创设“邻里联议家事”机制——党组织牵头搭台,业委会、物业、业主代表、共建单位围坐一桌,把“三重一大”事项、物业管理难题、居民急难诉求摆上台面,你一言“老年人需要活动室”,我一语“停车位得重新规划”,在热烈的讨论中,总能找到最大公约数。截至目前,全县已召开党建联席会、四方联席会1270余场次,1600多个“老年人活动室缺场地”“停车位不够用”的民生难题,就在这样的恳谈中迎刃而解。
针对治理“硬骨头”小区,惠安还创新“部门挂钩领办”机制,县委组织部、政法委等5个职能部门“一对一”认领试点小区。其中,县委组织部挂钩的螺阳镇禹洲伊顿公馆小区,仅用3个月就落实业委会组建工作,不仅理顺运作机制,还破解了公维金使用不透明的“老大难”——如今居民扫码就能查看每一笔开支,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暖潮润心:办好微实事、点亮幸福光
“刘大姐,要是没有你,我和邻居这梁子不知要结到啥时候!”螺阳镇万盛·凤凰城小区“惠女调解室”里,居民吴女士紧紧攥着刘燕云的手,眼眶泛红。此前,吴女士与邻居因空调外机噪音起了争执,吵到互不来往。刘燕云得知后,带着自家做的炸枣上门,先拉家常、再讲法理,还帮两户人家调整了外机位置,终于化解了矛盾。
螺阳镇万盛凤凰城小区“惠女调解室”调解邻里矛盾。(惠安县委组织部 供图)
作为惠安深挖的“惠女能人”,刘燕云既懂法律条文,又熟邻里人情。她总说:“家长里短的事,不能只讲硬规矩,得用乡音暖语解心结。”今年以来,她已调解家庭矛盾、邻里纠纷19起,开展普法宣传、家庭教育讲座9场,350余名妇女儿童在她的讲解中懂了法、暖了心。如今,全县32个“惠女调解室”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身着蓝白服饰的调解员们,成了化解小区矛盾的“减压阀”,让邻里和睦的春风吹遍街巷。
“居民有需求,党员就报到;群众有心愿,组织来兑现。”惠安推行在职党员“线上点单、线下办理”模式,设置文明倡导、健康指导等6大类30余种服务岗位,小区党组织定期梳理居民“心愿清单”,5700余名在职党员闻讯而动,精准到所住小区报到,1500多个“微心愿”被一一认领。县卫健委党员小黄在清单上看到“独居老人盼健康检查”的诉求后,当天就带着血压计、血糖仪上门,还为老人建立了专属健康档案。“在单位我是为民服务的党员,回到小区我还是邻居们的‘贴心人’,能帮上忙,心里比啥都甜。”小黄的话,道出了许多在职党员的心声。
为让服务更加优质、更可持续、更有保障,惠安创新推出小区党组织领建的“友邻基金”,构建“社区党委+小区党组织+捐赠者”三方监管机制——居民议事定项目,基金专款办实事,已策划老年人助餐、青少年托管、残疾人帮扶等微公益项目34个。在紫山镇光山小区,依托友邻基金打造的“薯香学堂托管班”,汇聚退休教师、在职党员等志愿服务力量成为职工家庭的贴心港湾,累计为60余户职工家庭化解子女周末及暑期照护难题;而螺阳镇滨江国际小区,爱心基金会蓬勃发展,以“友邻基金”为桥梁,深入开展“奖学、助学、敬老、济困”系列公益行动。截至目前,这份承载着邻里温度的关怀已辐射590余户家庭,累计投入资金约110万元,让温暖在小区中不断传递。此外,全县小区还推广公维金二维码,贴在每栋楼的单元门口。居民扫码就能知晓资金流向,“一码统览、数字监管”让每一分钱都用在明处、花到实处。
如今的惠安,红砖厝下党旗红,邻里巷陌暖意浓——小区党组织成为治理“主心骨”,多元力量拧成共治“一股绳”,民生实事办到了群众“心坎上”。下一步,惠安将继续补齐多元活动阵地、建强治理人才队伍、完善多元共治机制,让“支部建在小区上”的实践走得更实、更稳,把每个小区都打造成有温度、有活力、有归属感的幸福家园,让居民的笑容成为这座城市最动人的风景。
(刘伯勇 陈质杭∣编辑:中国日报社福建记者站 胡美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