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永定:金秋绘绿韵 生态河道润民心

福建永定:金秋绘绿韵 生态河道润民心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9-24 16:1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金秋时节,走进永定区龙潭镇,只见一河两岸绿树成荫,清澈的河水潺潺流淌,与岸边的稻田、果园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曾几何时,这里因水土流失、工业污染面临“墨汁水”困境,如今通过生态修复与系统治理,已实现从“问题河道”到“生态廊道”的华丽蜕变。

“现在这河水清得能看见鱼苗游,岸边还有步道和凉亭,我们早上散步、傍晚跳广场舞都有了好去处!”正在河边散步的村民王女士笑着说,过去河水浑浊发臭,河边杂草丛生,根本不敢靠近。如今河道治理后,不仅水清了,岸边还建了汀步鱼鳞坝和湿地公园,成了村民休闲的“打卡地”。

word_image_1758701642316.jpg

近年来,龙潭镇以生态修复为核心,通过制度治水、项目治水、全民治水多措并举,筑牢生态根基。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创新“一二三四五”工作法和垃圾治理“十二个一”机制,建立河道专管员队伍与镇村两级护河队,压实村居辖区管理主体责任。各级河长有效巡河746次,河道专管员巡河2089次,发现并解决问题112个,通过每月现场推进会、每季度联席会议,协调解决跨区域污染问题,如与新罗区适中镇联合增设3处水质监测点,确保流入外县水质达标。

项目治水夯实生态基础,投资1600余万元建设16公里永定河龙潭段安全生态水系,打造“一河两岸”景观带,建成汀步鱼鳞坝、条石汀步道、湿地公园等设施;实施572万元国家重点水土保持项目,治理面积1211公顷,完成400米生态护岸与景观林建设;投资690万元建设水污染综合治理工程,建成28亩湿地公园;推进矿山复垦复绿,完成汇龙矿业、大弯科煤矿等80亩废弃矿区修复;200万元集镇水厂扩容项目保障饮用水安全,668万元雨污分流工程实现全流域治理。

word_image_1758701651212.jpg

全民治水激发共治活力,首创“企业河长制”,引导华润水泥等企业参与治水,组建志愿巡河队、老干部巡河队、“巾帼”护河队,开展河道清理与鱼苗投放。义务植树活动种植雪松、云杉等乔木4858株,绿化面积43亩,成活率超85%;结合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开展科普宣传,发放资料2800余册、宣传品3000余份。社区联合行动清理高城河、龙潭沙河淤泥400吨,恢复河道行洪能力,消除内涝隐患,形成“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治理格局。

word_image_1758701659285.jpg

治理后,龙潭河源头水质稳定在Ⅱ类,上游断面水质从2018年Ⅲ类提升至2020年以来稳定在Ⅱ类,生态廊道吸引游客,带动乡村旅游与产业发展。废弃矿区转型为蝴蝶兰基地、肉牛养殖区,入选全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为矿区生态治理提供“龙潭样板”。

word_image_1758701667553.jpg

“我们将继续以‘生态共治’为抓手,因河制宜实施务实举措,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让生态治理成果真正惠及百姓,助推乡村振兴迈上新台阶。”永定区龙潭镇党委书记张正锋说。

龙潭镇的生态河道治理实践,正是永定区大力实施生态水系工程的生动缩影。近年来,永定区以“水清岸绿、景美民富”为目标,系统推进全域生态河道建设,将生态修复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如今,永定区的生态河道已成为连接城乡、贯通产业、滋养民心的“绿色动脉”,绘就了一幅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百姓幸福的美丽画卷。

(熊 川∣编辑:中国日报社福建记者站 胡美东)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