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永定:守护传统村落“形”与“魂” 激活文旅经济融合新动能

福建永定:守护传统村落“形”与“魂” 激活文旅经济融合新动能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0-17 16:3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连日来,福建土楼永定洪坑景区内游客如织,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在夯土墙间触摸千年营建智慧,在振成楼木构榫卯间聆听非遗工匠复原屋檐彩绘的故事,这是永定区守护传统村落“形”与“魂”的生动注脚。作为2024年度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区,永定区以“世遗未遗、土楼不土、宗族齐心、薪火相传”为理念,通过“修缮守护‘形’”与“活化传承‘魂’”双向发力,走出一条“文化-旅游-经济”深度融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守护“形”的实践中,永定区坚持“原材料、原工艺、原形制”修缮原则,普查分类土楼等古建筑1357栋,编制差异化保护规划。集庆楼、振成楼等代表性土楼采用传统夯土工艺修缮,配套编印《土楼保护手册》建立动态档案。针对非世遗土楼,推行“一楼一策”修缮方案,如洪坑村“客家土楼民宿集群”通过传统工艺修复围合式土楼,既保留建筑原真性又融入现代宜居功能。

“设立‘土楼保护管理专项基金’,将经营性收入的20%以上列入保护专项经费,同时实施‘以奖代补’政策——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修缮可获40%补助(单幢最高20万元),一般围合式土楼可获20%补助(单幢最高10万元)。2024年该政策撬动社会资本1.5亿元,带动湖坑镇洪坑村及六联村片区旅游收入49.8亿元,新增就业岗位近500个。”永定区住建局局长林茂月表示。

活化传承“魂”方面,永定区探索“文化赋能+业态融合”路径。通过“村企共建”模式推动323家企业与263个行政村结对,落地“公司化运作、项目化推进”项目。家训馆、非遗研学、民俗体验等新业态让历史建筑“活”起来。2025年国庆黄金周期间,永定土楼景区以“非遗百戏献华诞”为主题,累计接待游客28.41万人次,同比增长6.16%;实现门票收入1336.76万元,同比增长8.37%,双双刷新历史纪录。洪坑土楼群、高北土楼群日均接待量超2万人次,周边民宿入住率达95%,形成“土楼+乡村”旅游新增长极。

为健全长效机制,永定区出台《福建(永定)土楼保护管理规定》《永定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实施方案》等规章,将传统村落保护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通过“跨村联建”模式划分四大片区,以“组织联建、产业联促、项目联建、民生联办”推动资源共享,如南溪片区以南江村为中心村,带动周边村落实现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的转变。

如今,永定区19个中国传统村落已形成“一楼一景致、一楼一特色”的文化展陈体系,真正实现了“让原住民留下来、新乡贤返回来、新村民住进来”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传统村落保护不是简单的‘冻龄’,而是在守住‘形’的基础上激活‘魂’,让千年土楼既保有历史的厚重又焕发时代的新生,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永定经验’。”林茂月表示。

(熊 川∣编辑:中国日报社福建记者站 胡美东)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