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抗战胜利与台湾光复80周年 用一段跨海抗日的历史致敬“追光者”

纪念抗战胜利与台湾光复80周年 用一段跨海抗日的历史致敬“追光者”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0-22 20:5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与台湾光复80周年。

1945年,中国人民历经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同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在台湾省台北市庄严举行中国战区台湾省对日本受降典礼,这一天,也被正式定为“台湾光复节”,台湾摆脱了日本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抗战胜利后,旅汉台胞走上街头庆祝台湾光复。(供图)

1895年,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台湾沦陷于日本铁蹄之下。台湾人被改换日本籍,成为异族统治下的“二等公民”,不能学习中文,无法接触到中文书籍报刊,甚至被迫更名改姓,就连祖宗牌位都不允许祭祀……如果说全面抗战是8年,东北抗战是14年,那么台湾的抗战就是整整50年。在中华民族来之不易的胜利中,台湾民众是抗战的重要生力军。而我们不应忘记——在台湾长达半个世纪的抗日历史中,曾有无数同胞跨越海峡,奔赴祖国大陆抗日战场,以血肉之躯书写了中华民族共御外侮的壮丽篇章。

成立初期的台湾义勇队。(供图)
台湾义勇队队员参加军事训练。(供图)
抗战胜利后台湾少年团成员欢呼雀跃。(供图)

彼时,在日本殖民者的残酷统治下,台湾沦为日本侵略战争的“补给包”,数以万计台湾青年和志士将抗击侵略者的希望之光转向了祖国大陆。其中,既有苦殖民当局已久、移居大陆多年的普通民众如柯水治一家;也有怀揣救国救民理想、不惜舍生取义的革命者,如台湾义勇队队长李友邦、东区服务队队员钟浩东;还有像晚清抗日保台志士、爱国诗人、教育家丘逢甲之子丘念台这样身负家族使命的有识之士。“欲救台湾,先救祖国”,他们怀抱坚定信念渡海而来,投入全民族抗战的行列。

台湾义勇队队长李友邦、严秀峰伉俪。(供图)
台湾义勇队队长李友邦。(供图)
钟浩东(左)、1990年的蒋碧玉与1935年的钟浩东(右)

1938年,因为日本国籍的原因,在大陆行医的柯水治一家与所有当时在福建的台胞,被集体迁往崇安垦殖所集中管制,直到遇见抱着“祖国抗战的胜利,必然就是台湾抗战的胜利”之信念,组建“台湾义勇队”和“台湾少年团”的李友邦,从此将自己的命运和祖国绑在一起,奔走于闽浙沿海,搜集情报、反间劝降、治病救人、鼓舞人心。

台湾义勇队队员柯水治。(供图)
李友邦与台湾少年团成员。(供图)
台湾义勇队设于金华的第一“台湾医院”,当地民众亲切地称他们为“台湾医生”。(供图)

1940年,带着对原乡的憧憬,钟浩东、蒋碧玉夫妇放弃在台湾的优渥生活,携表弟李南锋及萧道应、黄素贞夫妇偷渡回大陆,奔赴抗战前线,却因日语流利险被国民党军队误为“日谍”处决,幸得台湾抗日志士丘念台担保获救。他们含泪将刚出生的孩子托付于人,加入丘念台领导的“东区服务队”,在闽粤大地播撒抗日的火种。

钟浩东(左)与蒋碧玉(中)。(供图)
蒋碧玉手抄《义勇军进行曲》歌谱。(供图)

而丘念台的一生始终镌刻着“念台思归、复疆报国”的家族印记,在抗战全面爆发后不仅举家投身抗日,引领民众保卫家园,更在抗战胜利返台后,率团遥祭黄帝陵,以最庄重的仪式诉说着血脉相连的中华情深——五万赴大陆抗日的台胞英魂始终与山河同在。

东区服务队队员合影(后排右三为丘念台)。(供图)

他们都是时代洪流中的普通人,有儿女情长,也在被误解与生死考验面前有过困惑和彷徨。当世界都在追问“你是谁”,跨海而来的“追光者”用热血写下答案:我们是中国人。80年后,这些湮没在历史褶皱中的普通台湾人的故事,在即将开播的4集历史纪录片《追光》中被打捞出来,通过台湾统派作家蓝博洲等台湾文化人的视角和亲历者、后人的讲述,在两岸共同抗日和台湾光复前后的叙事时空中徐徐展开。

台湾作家蓝博洲在广东惠州寻访。(供图)
台湾作家蓝博洲与东区服务队队员徐森源之子、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创院院长徐博东。(供图)
台湾纪录片制作人丁雯静在厦门寻访台湾义勇队队员柯水治三女儿曾娜华。(供图)

“抗日战争,台湾同胞从未缺席”,这是两岸团结一心、共御外侮的峥嵘岁月,也是无可置疑的历史真相。生于台湾省苗栗县,毕业于台湾辅仁大学法文系的蓝博洲曾不止一次痛批“台独”意识形态出于政治目的,刻意扭曲、湮灭台湾抗日、反殖历史,“我们必须认识真正的台湾历史,才能正确理解当前社会的困境所来。”

武夷山档案馆关于台湾义勇队的档案。(供图)

《追光》以荣获第17届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荣誉的《两岸家书》原班主创为核心团队,集结两岸纪录片精英力量,通过珍贵历史影像、抢救性寻访和亲历者口述,生动再现台湾光复和两岸同胞并肩抗日的恢宏画卷。对此,节目总顾问、全国台湾研究会会长、著名学者汪毅夫评价:从《台湾·1945》《两岸家书》到《追光》,形成了福建广电历史纪录片创作的传统——人、事、情、理面面俱到,学术、艺术一炉共冶,历史价值、现实意义完美结合。

据悉,该片将于10月25日“台湾光复纪念日”当天在东南卫视、海峡卫视开播。

(编辑:中国日报社福建记者站 胡美东)

【责任编辑:李杭育】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