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土铸魂 龙岩奋进

红土铸魂 龙岩奋进

来源:龙媒体 2025-10-31 11:4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闽西龙岩,一片浸润红色血脉的土地。

这里曾是中央苏区核心区,革命火种燎原不息;这里也是客家祖地、生态福地,文化根脉源远流长。

2024年以来,龙岩市将实施“聚力红土铸魂 奏响龙岩强音”行动作为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总抓手,健全完善“双十双百”工作体系,推动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出精品、树品牌、育特色、争一流。

如今,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党的创新理论传播、融媒体2.0版改革提升、精神文明品牌创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网信赋能争效、党建引领提升等多领域,一场深沉而热烈的铸魂工程正扎实推进,为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凝聚起强大精神力量。

让思想伟力驱动发展

9月2日,由龙岩市委宣传部主办的“红土铸魂·岩之有理”新思想主题宣讲比赛现场,来自全市的12组优秀宣讲员同台竞技,他们讲的是红土地上的新实践、传的是直抵人心的硬道理。

此次宣讲活动生动展现了我市干部群众践行新思想、奋进新征程的昂扬姿态,为全力以赴推进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营造浓厚的理论氛围。

时代孕育思想,思想引领航向。我市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围绕“红土铸魂”行动,将贯彻落实新思想与讲好龙岩故事相结合,组织开展“红土铸魂·岩之有理”新思想市县巡回宣讲、新思想主题宣讲比赛以及红色故事宣讲等活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今年以来,全市开展各类新思想主题宣讲活动2400余场次,受众22万余人次。

“作为在广州工作的龙岩人,今天的宣讲让我读懂了革命年代的闽西峥嵘岁月,也感受到新时代广龙合作的深厚情谊。”6月30日,广州市越秀区司法局干部叶齐阳在听完龙岩市红色故事宣讲后动情地说。

今年6月底至7月初,我市组织“红旗不倒 老区不老”龙岩市红色故事宣讲团赴广州开展了5场宣讲活动,以“送课上门”的方式开展红色故事宣讲,让红色文化真正起到引领人、教育人、激励人的作用。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市委始终坚持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第一议题”,先学一步,学深一层。与此同时,充分发挥31个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龙岩实践点和16个龙岩市新思想学习教育点作用,仅今年上半年就开展党性教育、中小学生研学、接待游客等约3万人次。

坚持党建与业务“双向奔赴”、融合发展,我市创新实施“1+5+N”党建引领提升工程,打造“红土铸魂党旗红”党建品牌,组织开展“红土铸魂举旗帜”“红土铸魂聚民心”“红土铸魂育新人”“红土铸魂兴文化”“红土铸魂展形象”五大行动,形成一批党支部特色做法,以党建赋能高质量发展。

让舆论宣传出新出彩

《龙岩这场大会,市委书记、市长为何坐在后排?》《《才聚龙岩 科创未来丨特聘专家团“开方”,龙岩产业“焕新”加速跑!》《高质量书写革命老区乡村振兴“龙岩答卷”》......

近年来,一大批央媒、省媒记者频繁聚焦龙岩、刷屏龙岩,他们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龙岩发展故事,提振发展精气神。仅今年上半年,央媒、省媒刊播龙岩报道8600余条(次),同比增长34.8%。

这正是我市加强舆论引导,讲好奋进故事的生动缩影。

围绕新闻宣传“年年有重磅、季季有主题、月月有亮点、周周有特色”思路,我市建立重大题材新闻报道季度会商会暨经济宣传工作策划会制度,精心组织“全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现场会、龙岩产业链人才创新大会”等专题报道,奏响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最强音。

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主动担当,开设“大抓招商 大抓产业 大抓项目”“广龙情深 共谋高质量发展”等专题专栏,为龙岩改革发展鼓与呼。作为中宣部确定的全国60个地市级媒体融合发展试点市之一,龙岩市融媒体中心加快推进2.0版改革提升工程,通过流程再造、激励机制、产业化市场化改革,有效激活发展新动能。

拓展媒体“朋友圈”,弘扬时代主旋律。去年9月,我市紧扣中央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这条主线,牵头成立“红色宣传联盟”。来自长征沿线13个城市和丽水市共16家媒体开展协作互助,构建联动宣传格局。截至目前,已推出相关报道1万余篇。

与此同时,守正创新推进阵地建设:一方面压紧压实意识形态阵地管理主体责任,创新实施“岩守阵地·铸魂奋进”意识形态工作提质增效工程;另一方面,打造“岩滋岩味”网络文化品牌,让网络“大流量”持续汇聚并传递正能量。

让文化因子浸润心田

秋风习习,碧水潺潺。在冠豸山后山的连城县塘前乡迪坑村,三五成群游客漫步于文化长廊,沉浸式感受“文明有象”的文化因子。

文化是乡村的根脉。作为全国著名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核心区,以及享誉海内外的客家祖地,我市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如何推动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去年5月启动“乡村文化会客厅”建设以来,我市148个试点村成为培根铸魂的“试验田”,今年试点村拓展至211个。

一年多来,我市坚持高位推动,及时出台相关文件,确定乡村文化会客厅“1+N”文化空间布局,探索形成“1559”工作法。今年以来,持续组织开展“三个一百”活动——百家文明单位挂百村、百支文艺队伍驻百村、百名媒体记者进百村,推动优质资源直达基层。

在此过程中,我市结合红色基因传承工程,成功争取国家、省级2025年文物保护专项资金6919万元,金额名列全省设区市第一。以龙岩为拍摄地的电视剧《浴血荣光》在央视黄金档播出,广龙合作创排的闽西汉剧现代戏《子时决》成功上演。同时加大客家文化保护传承力度,今年6月,国家级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实验区正式通过验收。

打好“特色牌”,唱响“品牌戏”。全市各地文化品牌打造有声有色,涌现出“韵味新罗·龙文化”“红旗不倒 江山永定”“汀说·习语”“奇妙非遗 价值连城”等特色文化IP。截至目前,全市已打造了14个乡村文化会客厅特色带(片区)。

文化惠民是文化传承的生动注脚。一年来,我市依托乡村文化会客厅阵地优势,通过文艺演出、书画艺术、音乐舞蹈、采风创作等形式,开展“文化进万家”系列主题活动。目前,全市红色文艺轻骑兵等队伍开展文化“六进”活动2800余场次。

文旅融合迸发经济活力。我市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客家文化等资源优势,积极探索“非遗+产业”“红色+文旅”“农耕+科普”等融合模式,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市累计接待游客3729.02万人次、同比增长13.2%。

让文明新风润泽红土

8月21日,2025年大爱龙岩“圆梦行动”助学金发放仪式举行,现场为30名高考应届困难学生发放助学金共计12万元。这是我市深入开展“大爱龙岩”精神文明品牌建设的生动实践。

让大爱之花在闽西大地绽放。作为龙岩市委“十项重点改革”提升工程,“大爱龙岩”品牌建设聚焦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服务对象从六类对象扩大到全体人民群众,覆盖面从龙岩延伸到西藏新疆等地区。截至目前,全市举办大型公益活动13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4.7万场次、惠及群众253万人次,发放各类补助4.9亿元。

奏响向善之歌,让凡人善举光耀闽西。我市以“一群人温暖一座城”为主题主线,依托全市2000多个文明实践阵地,组织道德典范“岩”讲家等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大爱龙岩”品牌建设“六进”宣传暨道德典型“岩讲家”百场宣讲活动,全力打造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革命老区精神文明新高地。

为深化文明创建,我市积极开展破除高额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活动,推动社会文明之风焕然一新。今年,全市大力开展移风易俗文明实践服务活动963场,主题宣传活动68场,受益群众达24万人次。

文明创建结出丰硕成果,我市(含新罗、永定区)和上杭、武平继续获评全国文明城市(县城)称号;13个村镇、14个单位被授予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单位)称号;19个村镇、22个单位继续保留全国文明村镇(单位)荣誉称号。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