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翔安区:欧厝社区治理创新 绘就两岸融合新画卷

厦门翔安区:欧厝社区治理创新 绘就两岸融合新画卷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0-31 16:3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走进翔安区金海街道欧厝社区,红砖古厝与现代设计相映成趣,智慧平台与非遗传承并行不悖。近日,记者随2025第四季度“央媒话厦门”采访团探访这个滨海社区,见证其通过党建引领、智慧治理与文化传承,从传统渔村蜕变为两岸融合发展的现代化宜居社区。

“过去这里道路狭窄、环境杂乱,如今通过‘四统’模式改造,居民住上了高楼,社区实现了智慧化管理。”欧厝社区党委书记张晖杭在社区智慧治理中心向记者介绍。该社区创新建立“党建联席机制”,统筹各方力量,发动青年人才、老人协会、“女英排”等多元主体参与治理,实现了从“软弱涣散”到“五星级村居”的美丽蜕变。

欧厝社区望金街整治前后对比图。(孙洁 摄)

智慧赋能,创新治理模式

在“欧厝大管家”智慧物业服务中心,大屏幕实时显示着社区各项运行数据。社区与翔安市政集团合资成立大物业管理公司,实现“一把扫把扫到底”的专业化管理。通过智慧平台,垃圾分类、平安岸线等实现智能监管,连废弃的海蛎壳也通过“三全”管理变废为宝,成为工艺品原料。

变废为宝的海蛎壳成为建筑上的“一抹亮色”。(孙洁 摄)

文化传承,活化社区记忆

转过街角,一座改造自1966年老校舍的“鱼粥咖啡”店内,游客正在品尝特色饮品。这座保留闽南红砖厝风貌的建筑,如今成为融合传统与现代的网红空间。在瑞凤学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音代表性传承人卓圣翔正与弟子罗纯祯教授居民吟唱《静夜思》,琵琶声与歌声交织,让这座见证渔村变迁的学馆成为两岸文化交融的“活态课堂”。

老校舍改造的鱼粥咖啡店。(孙洁 摄)

两岸融合,共建美好家园

走在具有闽台风情的望金街上,欧厝社区营造师、海鸥台青志愿服务队队长庞雷腾感慨道:“欧厝给两岸青年提供了共同创业、生活的温馨家园。”据了解,社区已引进7名台湾专家参与规划,吸引9家台湾商铺入驻,打造了500米长的闽台风情商业街。通过“修旧如旧”重塑古厝群落,这里成为连接两岸宗亲情感的重要纽带。

欧厝社区以智慧治理和非遗传承为双翼,不仅提升了社区治理水平,更增强了文化影响力,展示了厦门在城中村改造与两岸融合发展上的创新实践。这个曾经的传统渔村,正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厦门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台青志愿服务队队长庞雷腾接受采访。(供图)

欧厝社区著名打卡点。(孙洁 摄)

(中国日报社福建记者站 记者 胡美东│孙洁)

【责任编辑:李杭育】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