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永定仙师镇恩全村的果林里,30余亩泰国青柚沉甸甸地缀满枝头,果香与泥土气息交织成冬日里最动人的丰收序曲。果农肖志才与妻子穿梭其间,熟练采摘着成熟的果实,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这片苦心经营六载的果园,今年迎来了首个丰收年,近8万斤青柚以每斤5元的稳定价格俏销市场,供不应求。
“今年应该是一个大丰收年,我种了6年了,2022年开始少量挂果,2024年开始产量超过5万斤,2025年产量预计达到8万斤左右,多亏相关部门的技术和资金支持,让我有底气把果园做起来。”肖志才洋溢着笑脸说。
肖志才是永定第一位引进泰国青柚的果农。2021年,经朋友介绍,肖志才萌发了种植泰国青柚的念头。泰国青柚1斤可卖10多块钱,传统白心柚市场价1斤仅1元多。肖志才计划先引进200棵果树试种栽培,但资金让他犯了难。引进新品种,前期投入大。肖志才告诉记者,传统柚子品种的芽穗大约2元/个,而泰国青柚的芽穗渡洋而来,价格为5元/个,滴灌设备和高枝嫁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一开始,他们给了我5万元的免担保贷款,享受基准利率优惠政策。这笔“及时雨”般的资金,不仅解决了我初期种植成本高昂的难题,更让我得以引进优质泰国青柚种苗,修建标准化果园设施,为今日的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肖志才说。
泰国青柚的种植并非易事,但肖志才凭借着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和不懈努力,逐渐掌握了这套“绿色密码”。这种原产泰国的短球形柚子,果肉粉红,糖度高达15-16度,较国内柚类更甜润多汁,且内膜无白化现象,耐贮运性强。更令肖志才看重的是其超长采摘期——从11月可持续到次年4月,完美避开传统蜜柚的集中上市高峰,市场行情稳定,价格优势显著。
“对面那一片山,是我原来的传统蜜柚的种植基地,今年柚子行情不太好,基本在1块钱1斤,我想过完年后,把一片山的传统蜜柚也嫁接成泰国青柚。”肖志才说,“这不仅是为了提高收益,更是响应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关于分类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号召,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既能延长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又能带动周边村民就业,实现‘家门口’增收。”
如今,肖志才的果园已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样板田”。他不仅自己脱贫致富,还主动传授种植技术,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发展特色种植,这种产业融合模式,正是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随着“十五五”乡村振兴规划的深入推进,这片深山里的果园,也孕育着更璀璨的希望——那是属于新时代农民的甜蜜新生,更是乡村振兴路上最动人的诗篇。
(中国日报福建记者站 编辑:胡美东 通讯员:熊 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