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风轻拂,音符流淌。为持续打响“好年华 聚福州”人才工作品牌,加快建设海峡青年发展型城市,全面推介“青榕工程”六大行动,持续打响“有福青年 来榕有礼”城市IP,11月22日,由共青团福建省委指导,中共福州市委人才办、共青团福州市委联合主办的“人才福州月”精品活动——“青榕工程”草地音乐会在福州大学城中心共享区成功举办。本次活动吸引了近五千名在榕青年人才齐聚。在自然与艺术的交融中感受福州的城市温度与青春活力,进一步增强了对这座城市的归属感与认同感,为海峡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注入了强劲青春动能。
两岸青年同唱一首歌,乡音里藏着“同源情”
“这首歌我熟!”来自台湾的豪斯乐队刚奏响开篇旋律,台下就有人跟着哼唱。激情的鼓点、沙哑的唱腔瞬间点燃全场,台上台下挥着手机闪光灯互动,两岸青年的距离在旋律中瞬间拉近。这正是“青榕工程”中“青榕连心”行动的生动写照——该行动致力于让在榕青年不仅能参与这样丰富的文化活动,还能享受从落地到扎根的全链条福利支持。面向来榕发展的台湾青年,提供“台青求职免费住宿”、“海青新福卡”综合优惠、生活补助、住房补贴以及实习实训补助,帮助台湾青年更好地在福州落地生根、成长成功,打造台青登陆“第一家园”。福州本地原创歌手追口带来的福州话Rap表演,让现场气氛达到新的高潮,歌曲以潮流说唱为载体,巧妙融入本土方言与地域特色,将传统韵味与现代活力完美融合。同时现场带领两岸青年学习福州话,有趣的互动体验让大家在轻松氛围中感受乡音的独特魅力。随后,《两岸一家亲》的旋律悠扬响起,台湾学子与大陆学子并肩而立、齐声高唱,真挚的歌声在草地间飘扬,“同源同根”的情感在每个人心中流淌,将现场氛围推向顶点,共同打造独一无二的“福州记忆点”。此次活动以音乐为媒、以文化聚心,进一步促进了两岸同胞的情感交融与文化互鉴。
中外学子共谱青春曲,歌声里见“国际范”
这场音乐会的舞台,不止联结两岸,更通向世界。活动特意邀请在榕外籍青年学子加入,印尼、菲律宾的留学生和港澳台学子、大陆青年同台献唱,《茉莉花》的悠扬、《明天会更好》的激昂,不同语言的歌声交织在一起,台下荧光棒汇成流动的星河。“不用翻译,音乐就能让我们懂彼此。”来自菲律宾的留学生施菲亚说,和大家一起唱歌时,虽然有些歌词发音还不太标准,但看着身边人的笑脸就觉得温暖。没有隔阂的旋律,成了中外青年最“接地气”的交流桥梁,也让福州开放包容的国际化气质,在歌声中悄悄传递。
非遗市集飘香引客至,指尖温度传递“榕城情”
舞台之外,“福享非遗”主题区人气爆棚。每个展位前都排起小长队,刚出锅的福州鱼丸、肉燕冒着热气,台湾凤梨酥香气扑鼻,还有茉莉花、脱胎漆器等非遗手作体验区,青年们围坐着学手艺,不时发出“原来这就是老福州的手艺”的赞叹。以及现场特别设置的“青榕工程”政策问答小游戏,将“青榕工程”的六大行动、福礼内容等政策要点转化为一道道趣味题目,青年们通过互动问答,加深了对“青榕工程”中文旅折扣、青年夜校等具体福利的认知,使政策宣传不再是单向输出,而成为青年可感知、可参与的互动体验,让“青榕工程”的福利内容真正“入脑又入心”。青年人才现场参与非遗制作、品尝特色美食,直观感受福州文化底蕴,有效激发了对传统技艺的传承热情,让非遗文化在青春场景中焕发新生。互动抽奖环节更添惊喜,佛跳墙礼盒、游船票、水上乐园门票等“福礼”陆续被抽中,中奖的青年举着奖品欢呼,没中的也跟着鼓掌。“不仅听得开心,还拿了礼物,感觉福州把我们放在心上。”来自福建理工大学的学生李斌怀说,这份贴心让他受到城市的关怀与重视,对留榕未来发展更有期待。
榕城学子同台唱响青春曲,音符间跃动“担当志”
本场音乐会不仅是在榕高校学子展示青春风采的专属舞台,更是一个促进校际文化交流与思想碰撞的联动平台。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学子组团登场,动感的舞姿搭配饱满的精神状态,瞬间点燃全场氛围,台下青年观众纷纷挥舞荧光棒,掌声与欢呼声此起彼伏。在欢快的旋律与热烈的互动中,校际界限悄然消融,团结协作的种子在青年心间生根发芽。“原来隔壁学校的学长学姐这么会唱!”来自福州大学的邹司晨说,这场活动让他认识了不少新朋友。学子们用歌声传递理想,把个人成长和城市发展、国家建设同频共振,唱出了新时代青年的担当。而“青榕工程”正是通过“青榕培育、青榕福礼、青榕就业、青榕创业、青榕安居、青榕连心”6大行动共21项支持举措,全力服务青年成长发展,助力青年在福州扎根生长、成就梦想。
下一步,中共福州市委人才办、共青团福州市委将持续立足青年成长发展需求,依托“青榕工程”六大行动,持续提升“青榕工程”服务质效,推出更多青年喜闻乐见的服务活动,不断创新形式、丰富内涵,持续打响“好年华 聚福州”人才工作品牌,吸引更多青年人才“聚有福之城、享有福之礼、做有福之人、建有福之州”,与城市双向奔赴、共同成长。
(中国日报福建记者站 编辑:胡美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