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货币战争"曝世行"潜规则" 经济学家林毅夫在厦漳开讲

来源:厦门网-厦门日报
2013-05-24 10:56:41
分享

解密
 
本报记者年月在林毅夫漳州讲座开始之前,将刊登对他专访的厦门日报送到他面前,林毅夫惊喜极了。(林世泽/摄)

挑战主流声音,在嘲笑声中坚持异见并获得时间的证明

林毅夫到任两个月后,次贷危机在美国初现。2008年8月,林毅夫应邀出席了那个被《货币战争》一书形容得非常神秘的世界上最顶级的宏观经济金融政策研讨会。出席这次研讨会的人都是决定世界经济命脉的人,如发达国家的中央银行行长、财政部部长、华尔街的投资银行的银行家和学者。

这个会让林毅夫印象最深刻的不是会议本身,而是会议期间的一个“庄园晚宴”。在这个由世行前任行长沃尔芬森在自己偌大庄园里举办的宴会上,那些决定世界经济命脉的人却对端倪初现的次贷危机一笑置之,他们的依据是对曾经发生的多次金融危机的原因很清楚,不会犯同样的错误。

但林毅夫并不这么认为,“我们如果仔细地想一想,过去的每一次金融危机,导致危机的原因各有不同,我们怎么保证这一次不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原因,没有办法防范而导致巨大的危机?”

当时在座的人哈哈一笑。但是没想到,三个星期后,雷曼兄弟倒台,这导致整个金融体系有太多不确定性。在这种状况下,雨天收网,各个金融机构就把整个资金一收,马上爆发了全球的金融经济危机。林毅夫的忧虑不幸变为现实。

但经济学家们的分歧并没有因此取得一致。当危机爆发后,作为世界银行的首席经济家,当然要想方设法帮助发展中国家渡过这场危机。要帮助发展中国家一个很重要的判断是,这场危机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对于讨论是长期的还是短期的判断非常重要,如果是短期的,政府应增强社会保障体系,让那些因为危机导致失业的人能够得到一些最起码的保障,维持社会的稳定。如果是长期的话,这种靠发失业救济来维持社会稳定的政策是不可持续的,这就要想其他办法。

普遍的经济学家认为是短期的,即使危机来势汹汹也会平安渡过。但林毅夫却认为可能是长期的,并主张做一些基础设施的投资,也就是像我们国内所做的积极财政政策。当时,林毅夫被普遍认为太过悲观,但实际上这场危机已经将近五年了,而且有可能更长。

最艰难的时候,证明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不是中国而是美国

关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产生及演变,林毅夫跟世界上一些主流经济学家有不同看法,甚至导致争论。所以,林毅夫在世行最艰难的争论不是如何判断这个危机以及危机如何演进,而是这场危机产生的原因。

世界上有很多理论说,由于中国或东亚经济体有巨大的外汇储备,买了很多美国国债,压低了美国的利息,由于利息低了,就导致美国的房地产泡沫,当泡沫破灭后,就出现了这场国际金融经济危机。

这些说法看上去逻辑很严谨,其背后的潜台词是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之所以爆发是由于东亚经济体的政策,尤其是中国的政策所引起的,东亚经济体,尤其是中国是这场危机的罪魁祸首。作为世行的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觉得有一个责任是必须去了解这场危机产生的真正原因。当去分析这个原因时,他发现这些说法基本上都不成立。

林毅夫发现,这场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美国自己的不当政策。

但在世行,一般有个潜规则,美国的政策都是对的,他们通常认为经济危机是由其他国家政策造成的。林毅夫作为一个从中国去的经济学家,开始遇到这个问题时,一般得不到平等的对待,“你一旦跟他们提出这个问题不在于中国,不在于东亚经济体,而在于美国时,他们马上对你上纲上线,说这是帮中国政府说话。”

这是林毅夫在世行4年间最艰难的岁月,但他依然温和地坚持着:“我们只有把问题搞清楚,才能避免问题的发生。”(记者 年月 甘丽红)

分享

推荐